第719章 凡事皆有缓急轻重

楼令不止一次来过“虎牢”这个地方,多次属于是路过。

晋国要南下能够选择的路线不多,过大河要么走“孟津”不然就是“棘津”,其它的河段通过的难度比较大。

要是走“孟津”这一条路线的话,晋军肯定是要途经“制”这个区域。

而“制”的地面现如今还在,只是加上了“虎牢”这一座关隘。

修建城池肯定是优先选择依山傍水的地方,其实修建关隘也是。两者还有一个共同点,一般就是根据交通线路而定。

有一点,修建关隘对于交通的认知要高一些,选在必经之地是最佳的位置,修建城池则是不一定非要在交通要道附近。

另一个层面来讲,需要途经才对通道有需求,一旦将城池给修建起来,人会走出一条条道路来。这些通道也就成了其他人“途径”的一部分。

“有多少诸侯到场了?”楼令问道。

士弱立刻答道:“宋君、卫君、郑君已经来了。”

这个士弱是士渥浊的嫡子,算是范氏的核心成员之一。而士渥浊是士燮的同一辈,士弱自然就是士匄的堂兄弟。

自“虎牢”建成之后,长期留有驻军,数量并不是太多,维持一个“旅”一千五百左右,每年由各个卿位家族轮流驻防。

明年便是由楼氏来担负对“虎牢”的驻防任务,届时楼司会承担起责任。

按照事先的约定,哪一个家族驻军,该家族可以获得税收中的四成。

所以,要是明显列国就在“虎牢”集中贸易,第一个吃到螃蟹的家族便是楼氏了。

本来就有驻军的任务,可以拿到税收中的四成,肯定是一种占便宜。其它的六成由国君与其他卿大夫去分,其余人则是没有资格来瓜分税收。

那样子看的话,好像是晋君周吃了亏?事实也的确是吃亏了。

毕竟,所谓的“共管”就是一国之君直辖地,情况类似于“县”这种行政单位。

谁让晋君周手里没有靠谱的武装,无法承担驻守任务,只能是将利益拿出来便宜卿位家族。

因为晋君周无法派军队到“虎牢”驻扎,所以也不能算卿位家族在占便宜。

说白了就是,付出就该有收获,卿位家族有足够的实力来保证赢得的利益能够落到自家口袋里面。

换作是卿位家族来保障驻守,结果只有付出没有收获,反而是吃亏了。

那也就看得出来,同样的一件事情,无非就是付出与收获形成正比,不算到底谁欺负了谁。

宋国、卫国、郑国距离“虎牢”比较近,他们现在比其他国家更加需要来自晋国的青睐,表现得更为积极是应该的事情。

要说的话,将那种被青睐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国家,当是郑国与宋国,又以郑国君臣最为迫切。

宋国秉承居安思危的心态,察觉到情况不对劲,尽力在营造可以自保的环境而已。

郑国的情况非常糟糕,他们失去了三分之二的疆域,面对宋国与卫国还在不断讨伐,想要保住现有的疆域只能是巴结晋国。

至于说晋国吞占了郑国三分之二疆域?郑国没有能力复仇,只能是暂时忍下来呗。

列国进行会盟并没有固定的时间,只是一般选在临近夏季上旬那一会。这是春播之后,到夏季上军这一段时间相对比较清闲,若是想要进行征战,无疑是比较好的时间段。

肯定跟气候也会有比较大的关系。

不是出现太特别的情况,谁会选在雨季或冰天雪地的时候会盟啊?

楼令没有跟士弱闲聊的心思,示意士弱可以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作为一座关隘的“虎牢”,它的城墙最高十三米,最为低矮处一样超过九米。城墙一律是采用夯土而成,施工总耗时超过四年的时间。

怎么城墙还有高低起伏的呢?

那是一定的事情啊。

不是每一处都要慎重对待,乃至于可以在某些区域布下陷阱,城防设施自然也就存在强弱之分。

一般情况下,地理越是劣势的地方,修建城防的时候越会被特别加强,反倒是一些地理存在优势的区域可能会被忽略。

“因为天子射虎,而得‘虎牢’的名称。”楼令知道这个典故。

所以,这一边其实不是多么地势险峻,也没有天然的口袋,只是在两山包夹的通道修筑城墙,形成了一座内外三层的关隘。

是的,就是多层次的关隘,并不是只有一面城墙,主要防的是两边,左右两边也存在城墙,只是左右两边是依着山体修建城墙。

另外,不要以为作为一座关隘的“虎牢”只是修建城墙,关隘的主体有着许多兵堡的建筑,外围一样存在很多的兵堡和关卡。

真要只是卡住主通道?这算什么关隘,该是定义为一道大型关卡了。

算上“虎牢”的话,晋国现如今已经拥有三个大型关隘,另外两个分别是“壶口”和“孟门”。

其中,“壶口”是在晋国击败赤狄之后,由范氏来充当大头,国家再进行补贴,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修筑而成,变成一座卡住了晋国东西的关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孟门”则是完全由国家出资并调动劳力修建而成,它是在太行山西南端的一处关隘,卡住了晋国的南北通道。

因为出资的问题,“孟门”属于国君直管,“壶口”则是属于范氏的封地之一。

讲实话,楼令并不觉得适合在“虎牢”设立贸易集中地。

关隘是军事用途,对吧?

既是军事用途,说明有着很大的战略价值。

结果,将承担战略价值的关隘变成商贸集中地,不是很矛盾的事情吗?

要知道任何贸易区都是蛇龙混杂的现状,更是谁都能够随意进进出出,怎么来保障不被渗透或是破坏。

晋国修建“虎牢”这座关隘主要是为了震慑郑国,并不是非得卡住这一个地方。这样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好好的一座关隘,会轮到成为贸易集中地了。

随着郑国丢失三分之二的疆域,他们已经没有左右横跳的资本,也让“虎牢”的军事价值猛跌。

现如今的郑国,他们举国上下一定非常痛恨晋国,可是又不得不取悦晋国君臣,免得被晋国一下子打死了。

所以,郑国君臣是带着任务来到“虎牢”这一边,过来之后面对任何一个晋人都是笑脸相对,有门路就各种送礼。

楼令这边当然也收到了来自郑国的礼物,还是以郑君嘉的名义送来。

一国之君向他国大臣送礼?听着就充满了辛酸苦辣,使人闻之五味杂陈。

站在晋国的立场,没有晋人会对郑国的现状生出同情。

很早之前,郑国得势的情况下谁都敢欺负,其中包括了还没有发迹的晋国。

轮到晋国发迹起来,不进行立场的预设,其实可以理解郑国为了自保一再左右横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