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张骞归来

大禄的兄长是乌孙太子,极受猎骄靡的宠爱,太子有个儿子名叫军须靡。后来,太子不幸病逝,临终前希望父亲能够立自己的儿子军须靡为太子,乌孙王痛失爱子本就十分伤心,对于太子的这个遗愿岂能不同意,遂在太子去世后,以孙子军须靡继任太子,并授予岑陬一职。

大禄作为乌孙王诸子中,实力最为强劲的一个,本来就颇具野心,兄长担任太子时,他倒是无话可说,谁让自己出生的晚呢。如今兄长去世,父亲竟然又改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让自己臣服于一个小辈,这他岂能忍。

为了夺取太子之位,大禄便联络其他兄弟,公然起兵反叛,自成一股势力,并准备攻打侄子军须靡。

乌孙王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便将自己麾下的两万多骑一分为二,其中自己统领一万余骑用以自卫,另外一万余骑则交给了太孙军须靡统领,让其屯驻别处,两支军队互为犄角,使大禄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的乌孙国看似仍由乌孙王统治,实际上却已经一分为三,其中乌孙王和军须靡为一派,大禄则为另外一派。

乌孙王猎骄靡年老,国家又面临分裂,这让他不得不考虑国内其他贵族的想法,而不敢再像以前那样独断专权。

此外,匈奴右贤王虽然战败后北迁,但天山南北麓一带仍有右谷蠡王、右奥犍王等匈奴势力盘踞,他们虽然失去了单于庭和右贤王的支持,但实力仍然不弱,对于西域各国的影响力极大。

对于乌孙国内的各个贵族而言,由于自身更为靠近匈奴,且臣服于匈奴的时间太长,对于匈奴这个庞然大物,他们还是保持有一定的敬畏之心。纵使汉朝如今击败了匈奴,但由于此前双方并无联系,他们对于汉朝知之甚少,如今汉朝突然派使者前来,在不了解汉朝真实国力的情况下,大部分贵族都不愿意冒着得罪匈奴、国家分裂的危险东迁。

在了解到乌孙国内情况后,张骞一面留居乌孙,继续劝说乌孙王,另一面则派遣副使分别出使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以求扩大西汉王朝在西域和中亚的政治影响,增进相互了解。

从元狩四年(前119年)出发,张骞这次出使历经数年,最终还是没能劝说乌孙王改变想法,只好无奈率领使团踏上归途。乌孙王虽然没有同意汉朝所请,但也不想因此得罪汉朝,因此在张骞启程归国时,乌孙王也派出了数十使者跟随张骞一起前往长安,献马数十匹作为报谢的同时,窥探汉朝国力的强弱。

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一行携乌孙使者数十人返抵长安。虽然张骞这次西行没能达成目的,但在张骞向汉武帝汇报了乌孙国内形势后,汉武帝对于乌孙使者还是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不仅对他们对他们进行了隆重的接待,而且派人带着他们到处走访,使他们充分了解汉朝的强盛。

乌孙使者见到汉朝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兵力强盛,心中对汉朝愈发敬畏,归国后报于乌孙王,对汉朝有了进一步认识的乌孙王和乌孙贵族们,虽然没有同意迁回河西,但自此以后对汉朝却也是越来越尊重。

由于出使之功,汉武帝升任张骞为大行令,然而由于长途跋涉,张骞回国后不久便身患重病,最终于次年去世。

张骞虽然去世了,但凭借着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使得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武帝也意识到,经营西域不是一日之功,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使者来往频繁,民间商旅更是络绎不绝,汉朝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也得以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文化发展;而西域的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和地毯等物因此得以传入内地,也使得汉朝百姓的经济生活得以极大丰富,尤其是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的传入,极大改良了中原战马品种。

随着双方交流的不断深入,西域诸国在见识到了汉朝的繁华强盛之后,对汉朝更是日益敬畏和尊重。而正是由于乌孙王不愿东迁,汉武帝才在浑邪王故地设酒泉郡,迁徙百姓充实该地,后又分设武威郡,并修筑要塞断绝匈奴与羌人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