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汉朝已经夺取了河西地区,原本属于乌孙人的地盘上已无匈奴人盘踞。针对这种情况,张骞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他认为少数民族依恋故土,又贪心汉朝的财物,如果汉武帝能够派遣使者出使乌孙,多送给他们一些财物,与其约为兄弟之国,应该能够说服乌孙迁回敦煌一带,从而与汉朝共同抵御匈奴,这便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臂。如果乌孙能够归附,那么汉朝便可继续向西,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往来,使得汉朝的威势远播西域,进而使西域诸国从匈奴的后花园变为汉朝的助臂。
在打通河西走廊后,汉武帝本就有心向西域发展,与匈奴争夺西域的控制权,听了张骞的分析和建议,汉武帝认为此计的确可行,遂以张骞为中郎将,命其第二次出使西域。
于是,张骞率领着三百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作为食物,携带着价值数千万的金帛货物,再次踏上了西行之路。
虽然前往西域的沿途环境依然十分恶劣,但由于此时河西之地已经全部落入汉朝之手,沿途不仅没有了匈奴军队威胁,还可以一路获得补给,因此相较于第一次西行,这一次无疑轻松了许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骞历经艰难跋涉,于数月后抵达乌孙国,在献上丰厚的礼物后,终于见到了已经垂垂老矣的乌孙王猎骄靡。
虽然猎骄靡对于张骞献上的厚礼极为眼馋,然而自诩为西域大国国王的他,对待张骞的态度却十分傲慢。
张骞明白,如果无法在气势上压倒对方,那么在此后的谈判中便难以掌握主动,而且即使谈判成功,在日后汉朝和乌孙的合作中,也很难让乌孙对汉朝俯首听命。
为此,张骞佯装愤怒的对猎骄靡说道,“天子赐予你的礼物,你既然不拜谢,那就把礼物归还我们。”
猎骄靡虽然没有亲自到过汉朝,但汉朝既然能够击败匈奴,他对于汉朝的实力自然没有丝毫的怀疑,之所以摆出一副大国架势,无非是想要多谋求一些好处罢了,如今见张骞态度强硬,看在那些丰厚的礼物面子上,他自然不好继续坚持,遂起身拜谢,但为了不至于落入下风,在其他礼节方面,却依旧如故,而张骞也不想逼迫对方过甚,以至于双方关系太僵,便也不再苛求。
猎骄靡向张骞询问来意,张骞便向猎骄靡转达了汉武帝的旨意,说道,“我朝皇帝陛下,听说乌孙早年曾在河西一带游牧,因匈奴侵入河西,才被迫迁至此地。如今我朝已经将匈奴赶出河西,我朝皇帝陛下愿意将河西故地归还于乌孙,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猎骄靡虽然出身游牧民族,学识不算太过出众,但长期担任昆弥治理国家的他,岂能没有一点政治头脑。猎骄靡明白,天下没有白来的好处,汉朝既然肯将河西让给自己,必然有所图谋,遂向张骞询问汉朝有何要求,张骞顺势提出了希望与乌孙结成兄弟之国,共抗匈奴的建议。
猎骄靡闻言,却陷入了沉默,半晌之后才表示此事事关重大,自己还要考虑考虑,希望张骞能给自己几日时间,并派人好好安顿张骞一行。
张骞一连等待数日,却始终没能等到猎骄靡的答复,经过多方打听,这才搞清楚,原来乌孙此时也陷入了内乱的危机。
猎骄靡共有十几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担任大禄,大禄在乌孙国乃是仅次于相的高级官员,由于史料并未记载该子的姓名,我们便姑且以大禄称之。大禄不仅位高权重,而且极善于统兵,长期奉命率领骑兵万余屯驻于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