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点头笑了笑,嗯!有点儿意思!这玩意儿放在迈丹妮那儿是最保险的!
实验室中。
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都还在预热和自检调试中。
迈丹妮博士其实很少用到这么高端的设备,校长为了节约资源和维护经费,所以把两台高端设备都放在同一个实验室中。
(STM)原理:(摘录自《牧云庭计算机大百科全书》)
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量子力学中的量子隧穿效应。当一个极细的尖针(针尖头部为单个原子)接近样品表面时,针尖头部的原子和样品表面原子的电子云会发生重叠。此时若在针尖和样品之间加上一个偏压,电子便会穿过针尖和样品之间的势垒而形成纳安级的隧道电流。
STM 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尖端的探针,这个探针被精确地控制在离样品表面非常近的距离(通常在几个纳米以内),当探针和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改变时,电子流的强度会发生变化。这个强度变化被用来确定探针相对于样品表面的高度,从而以原子级的精度测量样品表面的形貌。
在实际工作中,STM 会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同时记录下隧道电流的变化。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样品表面的原子排列信息,并生成原子级别的图像。STM 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横向可达0.1纳米,纵向可优于0.01纳米。
STM 不仅可以用于观测样品表面的形貌,还可以用于操纵原子。通过改变探针和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探针和样品表面原子的相互作用强度,从而实现对原子的操控。例如,科学家们可以使用 STM 将单个原子移动到特定的位置,以制造出原子级的电路……
这台先进的设备由校长亲自挂帅,花费9个多月的时间才打造成功,是校长手心里的宝贝疙瘩,校长给这台STM取名为“洞察者”,希望它能让科学家们揭开和洞悉宇宙奥秘。
量子洞察者:(摘录自《牧云庭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