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蘑菇少,在临上冻之前,陈秀丽加紧收了一批秋耳。红姑很不情愿,“你知道卖一斤山蘑菇抵得上5斤木耳不?”
陈秀丽当然知道,她劝红姑,“苍蝇再小也是肉,附加值低咱们就走量,你多开发点客户,木耳和香菇管够。”
“行,你是老板,你说了算。”红姑故意说得阴阳怪气,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不过,抱怨归抱怨,活儿还是照干。
“你那边新建厂子,两头跑你忙得过来吗?”
“拉来一个有力的外援,如果光靠我自己肯定不行。”陈秀丽脱下高跟鞋,她刚刚和姜维新去看了一处地方,路走多了,脚掌疼,“加工厂这批木耳加工完,能歇差不多两个月,趁着这个空挡,我和姜厂长争取在年前把厂址定了,年后立春以后开始动工。”
红姑也想入股饮片厂,这几年加工厂一直在盈利,每年到手的分红都有不少,饮片厂是个好项目,可惜陈秀丽打从一开始就没想带她。
几次通电话,想问陈秀丽能否追加投资的话都在嘴边,这次也不例外,红姑又一次打了退堂鼓,她告诉自己,锦上添花远远比不上雪中送炭,厂子建起来到处都需要钱,她必须等到最恰当的那个时机。
晚上刚吃过晚饭,陈秀丽的电话响了,她看着来电人,不自觉皱了皱眉毛。
王萍看她不接电话,只盯着屏幕发呆,有些奇怪,“怎么,我在这儿不方便接电话?”
“妈呀,你真是大咧咧的时候,神经比磨盘都粗,想得多的时候,心眼又跟针鼻儿一样小。”王萍这种自相矛盾常常让陈秀丽哭笑不得,“没有不方便的事,就是我没想好怎么说。”
陈秀丽没有相中姜维新选中的厂址,她更倾向于在太平镇,或者黄泥岗。
姜维新选中的地方在抚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里面,全称抚溪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高新区。为了吸取大批企业入驻,高新区对入驻企业予以税收,贷款方面的优惠。
选在这里建厂,百利而无一害,就是因为这样,陈秀丽才不愿意接姜维新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