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强并不打算守着小河,做一辈子的钓鱼佬,当个渔民。
他要当老板。
搞养殖,做生态,带动乡亲致富,不出村,就能天天有鱼钓的日子。
为此,他也是提前做了谋划。
先靠卖鱼,挣得第一桶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后购入网箱,进行半生态养殖。
最后,依靠充沛的水源优势,开挖鱼塘。
养鱼养虾都行。
但最直接,也是母亲最简单的,还是得养甲鱼。
他家旁边那个甲鱼产卵地,他可是一直记在心里。
和村长大爷爷沟通好,约定第二天就召开社员大会说明情况,李强就离开了。
他不光要回去钓鱼,还得试试父亲新做的竹筏子到底能不能用。
...
李盛这边。
他砍了不少老竹子,笔挺厚实。
做竹筏,很简单。
它不像做钓鱼竿,需要韧性好,腰力足的竹子。
竹筏子只需要在水里浮得起,撑得住,耐用就行。
将粗细均匀的竹子一根根并排摆好,再用麻绳紧紧捆扎,竹筏的骨架就算是成形了。
再挑出几根细长的竹竿,削成撑杆和横梁,固定在竹筏两侧。
最后,在竹筏的前端用几根弯曲的竹条搭了一个简易的扶手,方便撑杆时借力。
“差不多了。”李盛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竹屑,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
他从来没做过竹筏子,也不知道该做多大,才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
所以李盛这次做的竹筏子,略微有些超纲。
做好后,五米长,一米宽的竹筏子,光靠他一人,完全没法抬到水里,只能等李强回来,才能下水测试。
好在他把筏子做好不久,李强就从村长家里回来了。
看到摆在院子里的竹筏子,李强也是眼前一亮,惊呼道。
“爸,这竹筏可以啊。”
听到儿子夸赞,李盛的脸上,也难得露出一丝微笑。
要说挣钱,他可能没有儿子脑子灵光。
但用竹子搞点手艺活,那他手艺可是出了名的。
既然筏子也做好了,李强和父亲也不啰嗦。
把渔网和工具放在竹筏上,二人抬着筏子,就去河边搞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