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珍听着皇帝的这番话,简直说到他的心坎里,目光中满是感激与认同。皇帝能如此了解知县的处境,让他倍感欣慰。
朱由校滔滔不绝说:“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前些年,朝廷大力整治吏治,惩处了成千上万的贪官污吏,导致各省短期内缺乏熟悉人情世故、经验丰富的官吏。
无奈之下,朝廷只好在各省胥吏中破格选拔人才,让他们担任知县、县丞、主簿、典狱等职务。
经过吏部几年来的严格考核,这些在各省为官的胥吏并非无能之辈。相反,许多人在得到破格提拔后,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好事。”
高弘图在一旁深深点头,对朱由校的观点表示赞同。他未晋升刑部尚书前,皇上派他前往江南整饬吏治,亲眼见证胥吏为官的状况。
以往胥吏晋升渠道狭窄,如今得到皇帝的破格提拔,他们格外珍惜这个机会,工作起来兢兢业业。
由于长期担任胥吏,他们与百姓密切接触,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和专业知识,深知百姓的需求和疾苦。在治理地方、管理钱粮、处理诉讼刑名等方面,他们的出色表现甚至超过了许多进士出身的知府。
此时,皇帝旧事重提,显然是对胥吏的能力给予了充分认可。
朱由校明白个简单的道理,树挪死,人挪活,胥吏没法科考,断绝晋升渠道,又夹在官员和百姓之间两头不是人,自然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日常为自己考虑。
胥吏、宗族、乡绅是构成乡村的权力支配,早前朝廷设员外郎议会机制,今日又将设员外郎议会机制纳入地方管理体系。
在基层三大权力支配外,引进新的势力。
为让胥吏,宗族,乡绅,员外郎四大权力支配达到微妙的平衡,他计划引进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提高胥吏在官场和社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