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缨显眼,银枪尖在太阳下闪着白光……”
“哦!看到了,看到了!”李自成喊叫后问道:
“太子殿下,你能够辩识出,这是是吴三桂军呢,还是满八旗军的旗帜?”
“这时出现的,当然就是吴三桂军的军旗了。”朱慈烺说道:
“ 因为满清军的旗帜,它不不配缨须,还是黑铁头枪冒,有不尖的那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嗯,记下了!”李自成乖得像个小学生。随即问道:
“太子殿下,你给李强规定的伏击地段,内窄外宽。”
“这样,敌军前锋被埋伏于两边山上的散弹枪一通猛打,必然死伤一片。”
“然后,没死的吴军士卒必然后退,将大部队给阻滞了。”
“接下来,他们会派小分队试探前进。”
“这时候,我军散弹枪手们已经溜回火焰箭发射架周边了。”
“敌搜索队迈过死难同袍,没被攻击,还不见了敌人,当然要给后方传达:敌已逃遁的信息。”
“于是,敌军蜂拥而来……”
“这时候啊,李强他们已经点燃了火焰箭引线……”
描述到这里,李自成才问朱慈烺道:
“太子殿下,咱老李的想象给你的设计没有太大出入吧?”
“大抵就是这样。”朱慈烺给予肯定后说道:
“关宁铁骑之前吃过了李强的亏。过后回去,必定给吴三桂有所汇报、在军中宣讲,夸大说两种火器如何如何神奇、不可抵挡……”
“这样,吴三桂本人及全军就已对火焰箭、散弹枪有了畏惧心理。”
“这时刚到小碣石山路口,首先遭遇到散弹枪一通打击,就必然后退,还不敢再前进了。”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啦。他们后面可是满清军!”
“历史以来,满清军从军官到士卒,最瞧不起战斗中后退的军队。”
“他们一见吴三桂军一接战就后退,恐怕恨得牙痒痒,都要出手宰了这帮杂碎。”
“情况汇报到多尔衮那里,多尔衮必定训斥吴三桂一顿,命令他督促军队不顾一切地冲锋……”
“这样一来,李强的九架火焰箭发射架,发射出去的羽箭可就有广大受众咯!”
“呵呵,十万支箭发射出去之后,伤敌几万?”
“恐怕此战过后,吴三桂手下剩余人马,只要听到羽箭飞行的嗖嗖声,都会心惊胆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