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三桂,生于我这种拼性命,获取富贵的家庭,自小即无纨绔性子。”
“而且,于懂事时起,即入军中训练,从不怕吃苦,不抱怨劳累。”
“由是,在十六岁的小小年纪,就懂得练兵、带兵及战守策略,还拥有一支二十名强悍少年组成的亲兵卫队。”
“我们父子,感情至深。数十年来,是父子亦师友地相处下来,于军中,同朝为官,在大明王朝这片天下,堪称楷模!”
吴襄平静而赞其子,也是夸赞了他自己。
接下来,他就讲述起了吴三桂破清军围困,奋勇救父的故事:
当年,吴襄父子作为妹夫,外甥;下属总兵、游击将军。跟随祖大寿,镇守锦州城。
有一天,吴襄带领五百兵卒出城巡逻。
在大明朝边军之中,这样的例行巡逻,一般情况下不出现特殊状况,也就不会有什么危险。
然而,二般情况于这天就偏偏发生了:吴襄在锦州城外十多里处,跟皇太极亲自率领的亲兵卫队、正黄一旗满清兵撞上了!
满清一旗之兵足额编制七千五百人,加上皇太极的亲兵卫队二千多,这支满清军足足上万人。
明军中一直流传:满鞑子上万不可敌。
撞上了强敌的吴襄,哪敢迎敌啊?跑路都嫌爹娘只给生造了两条腿!
然而,吴襄带领的是步兵,哪里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呢?
当跑到锦州城东门外三四里的地方,吴襄他们已被满清铁骑追上,给围成了如铁桶中的蚂蚱一样。
绝望的吴襄这时哀叹:“我命休矣!”
可是,满清军执行皇太极的命令:对吴襄他们这五百明军,却是围而不杀。只对他们予嘶吼,恐吓加羞辱……
锦州城里,祖大寿、吴三桂闻讯上到东门城楼,看清了吴襄所处的困境,都是急得不行。
可是,吴三桂数次请求舅舅发兵营救父亲,都被祖大寿予拒绝了。
祖大寿的理由是:
这时锦州城里,只三千守备部队;
上万敌人大兵到来,就是图谋攻克锦州坚城;
皇太极对吴襄围而不杀,就是引诱祖大寿出兵援救……典型的围人打援,最后夺取城池嘛!
是啊,祖大寿的分析完全正确。
十六岁的吴三桂,也就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