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千年之秘

但老族长此刻已经是即将油尽灯枯,连说话喘气都很微弱,刚才的精神上来,完全是回光返照,这会儿实在是没有一丝力气讲说了。但人又急的不停挣扎,眼看即将不行了。众人看了又都吃了一惊。关键时刻老五抓住老族长的胳膊说:“伯,你嫑着急,你这会儿一句话都嫑说,后边的事我知道,我给他们说。”

众人又是满脸的惊奇与不解。

老五看了看炕上奄奄一息的老族长祈求的目光,又看了看身旁的众人,又缓缓的讲了下边的故事:

魏征见李世民恶意抹黑李建成功绩,返回后与薛万彻等原誓死效忠前太子之旧部商议,决定甘冒夷灭九族之祸,秘密为原太子另寻墓地,并亲手为前太子题写一篇客观真实之墓志铭。薛万彻提议其退兵终南山时,曾藏身之茅草坡,在城南三十里西南,有一高坡,为细柳原之原头。四周荒芜,人迹罕至,四处是一人高之茅草,曾躲藏藏身于此,言说此处乃绝佳之地。魏征闻言大喜,又寻曾受前太子恩惠之李淳风,让其与薛万彻一同秘密前往查看。

李淳风屡受李建成大恩,早思报答,欣然而诺,遂与薛万彻同往茅草坡查看。李淳风见此地势踞坡巅,茅草环顾,人迹罕至,实幽静之所。北瞻长安城,楼阁高耸,人烟稠密;南望终南山,峰峦峻秀,云霞缥缈。西瞰荒芜之境,绵延数里,可见村庄之影;东眺旭日东升,光芒万丈。坡上清风徐来,茅草轻舞,与山林间虫鸣鸟叫相和,如闻天籁。此地静谧祥和,远离尘嚣,与自然相谐,实乃葬者安息之佳壤。如此风水宝地,蕴含天地之灵气,得山水之润养,实罕有之吉壤,能庇佑子孙后代,福禄绵延。李淳风观之大喜,遂定前太子李建成之秘密墓地于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魏征乃遣薛万彻,秘领众人,远赴茅草坡,修陵筑墓。此地僻远,人迹罕至,然万彻率众,不辞辛劳,竭力营建。与此同时,西南十里之遥,太宗所遣之使,已定高阳原为墓地,亦同步兴工。

李建成葬礼既毕,众皆以为李建成与李元吉已安息于高阳原矣。然,无人知此前魏征与薛万彻早已暗通,将李建成之遗体易之,秘葬于细柳原。

魏征深念李建成之旧恩,深知其冤屈。为保李建成之英名不泯,故与薛万彻密谋,暗行此调包之计。

是夜,月黑风高,细柳原上静谧无声。魏征与薛万彻率亲信,悄然移李建成遗体,运往预备之墓地。

下葬之际,魏征亲自主持,惟数旧部心腹默默祷告。仪式简而庄重,以慰李建成之灵。

数年后,魏征与薛万彻觅得李建成流落民间之独脉,秘送至李建成之墓地守灵。薛万彻更遣子侄及二十余军卒家丁共守之。冯立闻之,密奏于太宗。太宗震怒,责问魏征。魏征临危不惧,曰:“吾所为者,乃臣子事旧主之本分也。是非功过,当留与后人评说。汝虽能杀吾,虽能使史官丑诋此番史事,然汝之良心能安乎?汝能杜天下悠悠众口乎?欲使吾等忠心于汝,使昔日太子旧部皆忠心于汝,汝当使前太子身后得公平之待也!”太宗念及玄武门之变,实有愧于兄弟。既逝者已安,大唐已宁,此事便不究矣。然恐守陵人心存异志,复遣冯立遣族中子侄入守陵人之列,暗加监视。魏征闻之,进言可使受杨文干之事牵连后官复原职之韦挺,遣其族人和子侄加入,如此则四姓共守陵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