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千年之秘

贞观二年,戊子之岁,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李建成、李元吉之殡礼盛大举行,震撼长安城。

彼时,城内城外,肃穆庄严。街巷之间,百姓静默而立,目送李建成、李元吉之灵柩徐行。沿途,旌旗猎猎,鼓声低徊,宛若为逝者奏起哀歌。

小主,

灵柩所过之处,黄尘滚滚,遮天蔽日。送葬队伍庞大庄重,众人着素衣,神情凝重。其步履沉重,似与李建成、李元吉作最后诀别。

高阳原上,扶灵者们面容憔悴,目光含悲。其手扶灵柩,步步沉重,将李建成、李元吉送入安息之所。

高阳原中,氛围肃穆凝重。墓穴备妥,四周遍置鲜花香果。李建成、李元吉之灵柩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沉入墓穴。黄土掩覆,一切归为沉寂。

葬礼结束,众旧部仍伫立原地,哭泣不已……

老族长讲完,几个文物专家彻底是惊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此段珍贵的历史,史书上没有任何的记载。但眼前这群活生生的守灵人后裔却佐证了千年前那段尘封不被世人知晓的历史。文物专家徐老更是兴奋坏了。急不可耐的说出了已经猜出的答案:“族长老先生,你刚才说的这段故事真的太精彩了。我现在已经猜出你们村南大冢内祖先的身份就是大唐太子——李建成!对不对?!”

老族长讲了半天,这会儿已经很累了,又微微点了点头。此刻的他心内已无挂牵,祖先的身份和家族严守了千年之久的秘密终于是公之于众了。剩下祖先的陵寝能不能最后保留下来,他已经尽力了,全靠在座的各位专家去定夺了。另外,泄露祖先陵寝的秘密,该受到的惩罚和诅咒,他也泰然处之,等待着一切暴风雨的来临。

很快,有一个市上文物专家,马上提出了质疑:“族长老先生,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说的这段历史,真的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你说的这段历史,与我们现在考察出来的一些情况有对不上的地方。你说的你们先祖李建成的墓地,在高阳原这个说法确实没有一点错。而且,你们祖先李建成的墓志铭确实已经找到了。那是在2005年警方破获一起倒卖墓志铭拓片文物案时发现的,是盗墓贼从李建成的墓地里偷盗出来的,然后又低价卖给文物贩子。那块墓志铭是我亲自鉴定过的,确认是真迹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上边有一个修改的过的字,“隐”字下边的确可以看出当年刮过的痕迹,依稀可以看出来下边原来是一个“灵”字。上边的内容我现在还记得,全文一共有55个字:大唐故息隐王墓志,王讳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于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于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后来,我们根据被抓获的盗窃文物的犯罪分子那里查找线索,终于在2009年前后在你们长安一个叫做东祝村的麦田里,发现了已经被盗掘多次的李建成墓,不远处同时找见了李元吉的墓葬。我们当时对被盗过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其中出土了一些壁画和很少的文物,墓葬内为纯土质结构,十分的寒酸,完成不像一个大唐已故太子的墓葬。李元吉的墓葬同样也被多次盗掘过,里边同样是十分的寒酸,并没有发掘出有价值的文物。”

市上的文物专家说完,众人面面相觑,觉得老族长的说法确实有对不上的地方。既然李建成的墓地已经被发掘出来,那长安堡村南的大冢里墓主人的身份又怎会是大唐已故太子李建成?咋又会同时冒出两个李建成的墓。但在座的四姓族人全都坚信老族长的说法。认为四姓族人守护了千年的祖先陵寝绝对不会出错。但文物专家的话又无法反驳。人家可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证据在这里说话。

老族长缓了一阵继续说道:“本来也只是想告诉你们,我们祖先的身份而已,我们家族中严守千年的核心秘密本来是不想让你们知道的。既然我说了,那我就把该说的说完吧……”

徐老也说:“是呀,老人家,既然你想把你们祖先的大冢保留下来,那你一定得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们,仅凭刚才的那些肯定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