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下看去,是贾瑜所书写的具体对策。
还不待这几个举人诸字细看,就有一白衣文生跳了出来,大声将后续的内容诵读出来。
“臣有六策,以助圣君威加海内靖平天下,今姑且妄言之。”
“其策一,裁汰劣卒整肃军纪!今卫所老旧京营腐朽,卫境无益而扰民有加!民间有言: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可见我朝军纪之败坏如斯!臣以为当另选青壮建立新军,广揽天下豪杰以为己用!”
“其策二,精研武器改造军械!火炮者,其声如雷震其势如流星,臣以为大有可为,当精研火器,以御边虏。另有军刀盔甲等械具,自前朱明以后未有变革。古人云:世易时移。如今之军械钻研如死水一潭,不求变通不知改进。岂不荒唐?”
“其策三,开设武举兴建学堂!自宋明以后,民间武风逐年减弱颓靡,百姓知笔墨而不知刀兵,知文教而不晓武事!当再开武举弘扬风气,同步设立逐级学堂,使将帅者、兵卒者各有所教各有所得!”
“其策四,修缮卫所大办民兵!山东之地常有白莲为患,晋中太原已有响马匪寇侵扰地方,究其本源,无外乎天灾人祸耳!臣以为可兴办地方团练,募地方忠勇之士剿之,亦可招降纳叛收归王化。长此以往,自有豪杰起于畎亩,不复乡野兵灾!”
“其策五,财政开源军费自拟!自前明而始,天岁愈寒气温骤降,国家财库干涸,以至于军费连年削减。臣以为可借盐铁之便,开设国家贸易司,增建海军开海通商,用以纾解财政。海外蛮夷之地常有佛郎机人来往,海军可借此练兵护航商队,歼灭倭寇!其中一应所得充于军伍。”
“其策六,战略重心适当偏移!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今鞑靼内乱,其势虽大实无用矣。而辽东女真起于黑山白水间,战力惊人。更兼之辽东苦寒,转输困难粮道漫长,臣以为可偏转重心,先平鞑靼再图辽东。至于辽镇大营,可先行开化迁送百姓,待地利人和具备,自可犁庭扫穴一展雄风!”
这六条对策洋洋洒洒写下来,虽然其中还有诸多细节处未曾提及,但尽管如此也已经让人振聋发聩。
笔墨虽轻,但一字一句读下来,却是重若千钧。
本想着找茬的举人们纷纷以袖掩面,羞愧难言。
尽管他们不懂武事,但也能看出贾瑜的文章环环相扣,论述明确。
自选将练兵等开始,后细细陈述景朝和草原之间的形势,再逐一提出对应的改进之策。
语句详实,气势高亢,比起文人间键政时只会空谈圣人教诲,只有酸腐空洞无物的讨论。
同样是键政指点江山,二者之间高下立判!
让他们去这样的雄文里挑毛病.....
还不如去找几个错别字来的靠谱!
诵读文章的文士却是意气风发,越读越觉得文章雄浑,令人心生激昂。
待到念到最后一句:“将见四方万国莫不遵道遵路,来享来王!”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白衣文士嗓音高亢,几乎要喊破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