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四这日夜里,谢江南领略到蚊香驱蚊的神奇效果。
他非常感慨,为此作诗《夜宁》一首,以慰心喜。
夏夜蚊声扰人安,
嗡声不绝心忧嘶。
青烟一缕暗香起,
嘤声渐远陋室宁。
林氏看到这首诗,第二日便让人做了收藏。
谢秉礼听得三叔得了一首佳作大为赞美,可是他自己想了好久,也做不出与之情景对应的诗作。
谢文元思索一夜,决定也弄一亩水稻田来做一下尝试。养些鱼儿来驱蛾虫。
他心中并不情愿,把早稻改种了高粱。只能用一亩田来试着养养鱼,但是也必须考虑,在过些时日稻田晒田之时,田里养着的这些鱼儿要如何处置。
这个节骨眼不年不节的,这些个平日里稀罕的吃食,到了天气炎热时节就没那么好处置了。
乡下穷苦,地里刨食的农家人,平日里有几个人愿意花钱花钱来买鱼吃?
可是,一想到需要在稻田养鱼的时候,他才意识到,昨日他竟然忘记询问那陈友河稻田养鱼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了。
巡视一遍稻田,回家路上经过二房水稻田时,他看到谢大山和他几个侄儿正在稻田里清理禾苗。
“大山,你何故将好好的禾苗扔出田埂。”
谢文元不解的问。
谢大山选了离家最近的一块,水稻田来做鱼场。
他按照外孙陈新泉的意见,把禾苗分成区块,让鱼儿有畅游的过道。
“秀才公!这么早来看稻子呀!”
谢大山按辈份得叫谢文元族叔。
“我这是准备用这块水田来养些鱼儿。稻田里养鱼儿水浅了可不行。因此,我弄几条禾苗过道,用来做鱼儿过道,也可以让鱼儿躲避天敌。这不把过道的泥土往边上挤一挤,实在挤不出位置来了,便只能把多出来的禾苗扔了。”
谢文元忽然想起,沙洲村陈友河,不正是此人的女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