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非常清楚,没有杨少爷支持,这项工程恐怕只能积压在脑子里的一角,能不能翻出来都难说。
大多数人不知道杨焕城是谁,但是竹林坊的东家他们知道,接下来就听到了同样的声音。“感谢大少爷。”
乔景妍正在竹林苑修改竹缘山庄的规划,连着打了几个喷嚏后继续,河西村边上的那条溪流清理后很养眼,与官道形成了一道屏障,这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不用砌围墙能省不少银子,挖一条水渠还能解决灌溉问题,感觉不错,还得听听柳知县的意见。
这两个月她过得最安逸,泰宁镇那边的工程交给王春生银叔他们去管,简言简行二人来往于泰安泰宁之间,每天都能得知那边的最新情况,紫苏陪在身边照顾衣食住行。
“大少爷,知县大人请你过去一趟。”简言站在大槐树下朝着门楼上喊,院子里住了几位贵夫人,不方便进去。
申时末了,柳知县这个时候找她定是有大事,不敢拖延马上下楼。
“王管家说难民已经超过了三百,而且每天都在增加,现在是有活给他们做,大雪一来就要全养着,得让衙门想法子安置。”上马车前简言转达王春生的意见。
柳知县也是刚回衙门,青色长袍的下摆还带着尘埃,看见乔景妍连忙招呼。“杨少爷请坐,我给你泡壶好茶。”
“知县大人神采奕奕,可是有喜事?”莫非是要高升了?可能性比较大,即将完成的工程可是有目共睹的政绩。
“我一直担心雨雪突然降临影响泰宁桥的建设,这下好了,虽然护栏还需要一些时日完工,终归是可以通行顺畅。”他没想到这项工程如此顺利,从设想到完工只用了半年时间,做梦都赶不上。
乔景妍点了点头,想着不管请她来什么事,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柳大人,难民人数已经超出我的承受范围,每天还在不断增加,您可得分担一部分。”
柳知县天天在泰宁镇,难民情况也了解一些,原来需要劳力的时候,希望人越多越好,工程结束就成了负担。“能不能------”还没组织好语言说意见,就听到了乔景妍的回答。
“我已规划了那个山包的大致范围,其他的再送都不要,那些难民暂时也可以住着,解决办法还得靠您。”马上就是隆冬,狠心的事她做不出来,何况这么多人,想赶也赶不走。
接触了一年多的农村生活,听的最多是水灾旱灾虫灾,现在又听到了雪灾,种田人靠的是老天爷,自然灾害这么多,可见当大地主也不容易。
柳士安诚恳地给乔景妍鞠了个躬身礼。“感谢杨少爷为本官所做的一切,也代表泰安县百姓和这些难民感谢你。”话不多,说的都是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