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人祸天灾

暄王了解到这些,给出了安置这些难民地方,告示一公布,很多难民排着队领馒头,按人头算一人两个,然后就朝着衙差指点的方向赶,听说路过的下一个城镇也会给他们布施,走到更是有劲,管他那个泰宁镇在哪里,管吃管住就行。

路上的积雪开始融化,每一个布施点都会给他们指点方向,就这样拖家带口的不知道走了多少天,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河道里山坡上到处是劳作的人们,看着就叫人热血沸腾,谁是那个杨少爷?

柳知县收到暄王的亲笔信,信上说有一批难民会去泰宁镇,让他协助杨焕城安顿好,他正在全力以赴的修桥疏浚,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哪有功夫安置难民,可是,王爷的话不敢违背,只能照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天赶早把乔景妍请到县衙,没有寒暄开门见山。“杨少爷,听传有难民往这边过来,你的产业如此庞大,有没有想过收留一部分?”

话说的很有技巧,他不能说是暄王安排过来的,又不能强迫人家一定要怎么样,杨少爷不是朝廷命官,只能带着暗示询问。

“可以,五爷提过要帮我弄些难民过来,现在正好增加泰宁镇工程的力量,我会准备好他们的住处,就是不知道有多少难民?”乔景妍的回答也是干干脆脆。

柳知县总算是舒了口气,既然人家是商量好的就没他什么事了。“难民应该是陆陆续续到的,具体人数不清楚,稻草树木砖块都是现成的,即便是晚上到,这么多人手搭起来也快。”

他巴不得每一个劳力都用在修桥疏浚工程上,第一场雪来的太早,第二场雪随时可能到来,他们是在跟老天爷抢时间,除了增加劳动力别无他法,现在想想,暄王安置过来的这些难民还真是派上了大用场。

“大少爷,多谢你为本官排忧解难,现在要多准备些农具,人一到马上就可以下地干活。”同意安置难民就是为朝廷解忧,作为朝廷命官理应道声感谢。

“谢大人及时提醒,我马上叫人去办。”大家都忙长话短说。

难民越来越多,老少妇孺占了大部分,乔景妍不忍心挑挑拣拣,男人和年轻妇人都参与抢劳作,老人孩子帮着烧饭捡柴,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放眼望去,千人聚集的劳动场面颇为壮观。

河道疏浚提前完成,当最后一块桥面石架上,一座十多米长,双向马车可以通过的大石桥特别耀眼,护栏完工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不影响行人通过。

柳知县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仔细检查过每一块石板会不会松动,村民们也是抢着过桥,年轻小子高兴的在上面蹦跳。

孙王两姓的老人跟在族长后面,齐齐跪在柳知县面前,在场百姓都跟着跪拜,一遍一遍的高喊:“感谢朝廷,感谢柳知县。”

柳士安也是特别激动,亲自扶起两位族长,并示意百姓们起身,大声说道:“皇恩浩荡,百姓有福,我们还应该感谢一个人,他就是竹林坊的东家杨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