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相信美好

长孙霖不愧是御林军的统帅,通晓兵法谋略,一下子便点出了易林引蛇出洞计划的死穴。易林尴尬得微咳两声,抓头道:“呃,这个嘛。容我再想想。”

长孙霖若有所思道:“引蛇出洞不行,我们就干脆一步到位,直接来个围魏救赵。若是吐蕃死守阳关不出,那我们就真的分批分次从古道前往北庭,北庭兵力空虚,必然唾手可得,收复北庭之后我们再往回进攻,断了阳关的粮草后路,围困一段时间,阳关不攻自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易林没想到长孙霖用兵如此激进,赶紧劝阻道:“如此深入险境,会不会太冒险?而且那条古道只是传言,就算真的存在也是险阻万分,大部队不可能顺利通过,否则阳关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御林军冒险行军,若是被吐蕃军队截了后路,穷追猛打,那就真的有去无回了!”

长孙霖抛出如此激进的计策,只是想看看易林的反应,她当然知道一旦御林军踏上古道绕行北庭,将没有了回头路,她不会带领御林军冒此风险。长孙霖玩笑般道:“行军打仗,就得兵行险着。”

易林知道长孙霖已经打消了激进用兵的念头,只是在逗他玩,于是转移话题道:“前方的敌人并不可怕,其实我担心的是后方的敌人。”其实易林之所以认定御林军此次出征吐蕃之所以九死一生,主要的原因是哥舒翰。他总觉得哥舒翰的河西军和梅落白的蜀军暗里憋着某个大阴谋。吐蕃军队虽然强悍,但还不足以轻易撼动御林军,但若是哥舒翰的河西军暗中使手段,那御林军将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长孙霖当然知道易林话语间指的是哥舒翰,淡淡一笑道:“后方的敌人?你是说哥舒翰吗?”

易林担忧道:“或许是我多心吧,他那张皮笑肉不笑的老脸,我怎么看都不顺眼,总觉得他很有问题。他似乎完全没有受到吐蕃大军压境的影响,反而显得游刃有余,还有心情劳民伤财为御林军接风洗尘。”

长孙霖不以为然地道:“哥舒翰是个见惯世面的人,文官武职都当过,自然是人前人后八面玲珑。御林军是皇上指派的征军,他当然要重视。”

易林沉吟道:“长孙将军有没有想过,若是御林军从玉门关全军出击攻打阳关,吐蕃军队不退反进,而哥舒翰再从后方夹击,后果将不堪设想。又或者他们还有其他阴谋诡计,早就设好套,等着御林军往里钻呢。”

长孙霖摇头道:“哥舒翰虽然有自利的私心,但他毕竟也是大唐老将,河西节度使,岂会叛国,那是要背负千古骂名的。他或许会保存实力,但大是大非应该能够分得清楚。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御林军兵戎相见倒不至于。”

易林耸肩道:“人死皆空。世人或许只会知道御林军战死沙场,又有谁会知道这一战的实情如何呢?人心一旦被欲望驱使,什么道德大义,都不可靠。”

长孙霖见易林思虑过度,总是疑神疑鬼,不耐烦地道:“若是畏首畏尾,我御林军干脆班师回朝,解甲归田算了。”

易林苦笑道:“我知道劝服不了长孙将军,我只是希望长孙将军在布置阵型的时候,不要前重后轻,提防着点。明枪易挡,暗箭难防呀。”

长孙霖心中不悦,厉声道:“虽然是易参军多虑了,但我会注意的。”

易林苦笑道:“那就行。这样的话我也算尽了一个参军的提醒责任。”

长孙霖瞥了一眼易林,忽然一本正经地道:“易参军是生性多疑呢?还是对哥舒翰有什么仇怨?”

易林耸肩道:“长孙将军多虑了,我仅仅只是对哥舒翰这种老狐狸没有什么信任感罢了。”

长孙霖斩钉截铁地道:“此次出征吐蕃,势在必行,易参军少说危言耸听的话,免得影响士气。”

易林缓声道:“谨听将军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