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又一个星期天来临了,五明和晓萍满心欢喜地牵着可爱的儿子佳佳,同时还热情地邀请了永洪一家人一同前往隆昌县那充满神秘色彩与历史韵味的响石镇游玩,他们此行的目的便是要去瞻仰那里矗立着的两座古老而庄严的石牌坊。
说起这响石镇,它可是坐落在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的西南部呢!距离繁华热闹的隆昌县城区仅有 19 公里之遥。整个镇子的总面积大约有 62 平方千米,地势起伏,海拔高达 300 多米,仿佛一座天然的了望塔,俯瞰着周围的山川大地。这里居住着五万多勤劳善良的人们,他们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响石镇素有“响石山石响,高洞水弹琴”的美誉,这句流传已久的话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个地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当微风轻轻吹过,山间的石头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宛如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而那清澈见底的高洞河,则如同一把灵动的琴弦,在潺潺流水中弹奏出动人的旋律。如此美景,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
在前往响石镇的途中,五明一行人安稳地坐在公交车内,耳畔传来永洪那充满磁性且略带神秘色彩的声音,仿佛将他们带入了一个久远而又迷人的故事之中。
只见永洪兴致勃勃地向众人讲述着关于隆昌县响石镇的来历:“这响石镇啊,其名源自境内一座独特的山峰——响石山。话说大约在五百年前,这座山可不叫如今这个名字哦!那会儿呀,它被唤作‘碓窝山’。”说到此处,永洪顿了一顿,似乎要吊足大家的胃口才肯继续往下讲。
接着,他详细解释道:“诸位可知何为‘碓窝’?其实呢,它乃是一种由石头、铁块或者木头制成的呈深窝形状的物件儿,有大有小各不相同。若再配上一根杵,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碓窝棒,那就可以用来捣舂大米、面粉、糍粑、花椒以及辣椒粉等等啦。这可是咱中国相当古老且常见的家用器具哟!至于这碓窝山嘛,则是因其山势独特,周围地势较高,而中间部位相对较低,宛如一个巨大的碓窝一般,故而得此名。”
永洪越说越起劲,双手还不时在空中比划着,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他继续说道:“而且啊,在这碓窝山前方,依次整齐排列着另外三座山头。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山头名叫老鹰岩,那陡峭险峻的岩壁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紧接着便是第二座山头——?子坳,此山形状奇特,好似一个倒扣的竹篓;最后则是第三座山头风簸山,每当清风拂过,山上的草木便会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声响,仿若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
永洪开口说道:“且看这四座山头,其中尤以位于首位的老鹰岩最为高大巍峨。此山之巅,有一块巨大的岩石悬空探出,其形状恰似一只雄鹰之喙,故而得名鹰嘴石。而鹰嘴石下方,则是一片宽阔平坦的山间土地。咱们四川人啊,向来将此类地形地貌称作‘冲’。说来也怪得很呐!鹰嘴石下那一冲大田,土壤异常肥沃,每年种下的水稻秧苗皆是生机盎然,茁壮成长,最终结出的谷穗不仅修长而且密集。然而,令人诧异的是,收获之时,所得的谷子竟寥寥无几,仅有区区几箩筐罢了。这究竟是何缘由?原来呀,这冲里所产的稻谷,全都进了那老鹰嘴中。再瞧瞧与老鹰岩相邻的?子坳,每逢收割稻谷之际,每至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便会传来阵阵‘轰、轰、轰’的巨响。这可不是一般的谷子啊!它可是从那险峻无比、令人望而生畏的老鹰嘴中被吃下去的。而恰恰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件极为诡异的事情——每到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夜半三更时分,那座神秘莫测的风簸山便会传来一阵毛骨悚然的“叽嘎叽嘎”声,仿佛有什么未知的力量正在暗中作祟。
经过一番探寻,人们惊讶地发现,这座看似普通的风簸山中竟然隐藏着一架前所未见的巨大风簸。要知道,风簸这种东西本是一种常见的农具,但眼前的这个大家伙却绝非寻常之物。它完全由坚硬结实的木质材料精心拼接而成,其形状独特,构造精巧。
整个风簸的开口宽阔,犹如一张张开的大口,颈部却纤细狭长。一端是圆润饱满的腹腔,里面安装着木制的扇叶,而摇柄顺着扇叶的中心延伸出来,宛如一条灵动的蛇信子。另一端则呈现出一个方正的出口,腹部下方还设置了一前一后两个相互错开位置的向下出口。此外,还有四只粗壮坚固的木腿,它们的粗细程度与桌子脚相差无几。这些木腿笔直地向下伸展,仿佛四根擎天之柱,其存在的意义便是确保风簸能够稳稳当当地屹立不倒,足以承受住漏斗内堆积如山的粮食重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漏斗底部还配备了一个巧妙设计的开关,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漏斗中的粮食流量。当遇到狂风大作之时,只需将开关调大,让更多的谷物得以通过;而当风力较小时,则可以相应地把开关调小,以保证筛选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此一来,无论是何种天气条件,都不会影响到风簸正常发挥作用。那浑圆的腹腔之中,竟巧妙地镶嵌着木质扇片,数量通常为六片或者八片。这些扇片以坚固的生铁作为轴心,延伸至外部并与摇柄相连接,以便人们通过手动摇动来产生风力。这一构造宛如一个巨大的风簸箕,当风从?子坳呼啸而出时,犹如将其中的米粒吹拂而起。
小主,
而在队伍末尾的碓窝山半山腰处,赫然矗立着一块独特的青石。此石上部狭小,下部宽大,恰似一根用来舂碓窝的杵杖。众人称其为碓窝棒,亦有人称之为舂米棒。令人诧异的是,这块看似沉重的舂米棒石头竟然能够自由活动!只需稍稍施加些许力气推动,它便会来回摇晃不止,但无论如何都不会倾倒。在其身旁,还存在着一坨外形酷似碓窝的巨石,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碓窝石。正因如此,这座山峰得名碓窝山。
每到夜幕降临之时,碓窝山上总会传来阵阵“嘭、嘭、嘭”的声响,仿佛是勤劳的人们正在辛勤地舂米劳作。那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回荡于山谷之间,给这片宁静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色彩。”
永洪绘声绘色地说道:“每当天一亮,那一旁的碓窝里就会装满洁白如雪的大米。要知道,这些大米可都是从遥远的?子坳和风簸山历经千辛万苦运输而来的糙子米啊!它们先经过舂米棒的反复捶打,然后再被放入这神奇的碓窝里进一步加工处理。”
就在某一天,一位云游四海、见多识广的和尚偶然间途经此地。当他第一眼看到这块奇异的石头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瞬间意识到自己苦苦追寻的佛缘已然降临。于是乎,这位和尚毫不犹豫地决定在此驻足停歇。说来也巧,碓窝里的大米数量不多不少,恰好能够满足他一日三餐的需求。就这样,和尚依靠四处化缘所得,成功地建造起了一座小巧玲珑的庙宇,并吸引来了众多虔诚的香客前来朝拜祈福。众人纷纷口耳相传,称赞此处的佛爷菩萨神通广大、极为灵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小庙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前来上香许愿的信众络绎不绝,香火也日益旺盛起来。最终,这座原本规模不大的小庙逐渐扩建成为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庙。此时的和尚深知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他毅然决然地招收了四名徒弟。从此,和尚摇身一变,成为了庙里德高望重的住持。然而更为奇妙的是,那碓窝里的大米仿佛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一般,始终保持着刚刚好够他们师徒五人一天食用的量。更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每当有来自外界的僧侣前来借宿时,无论人数是一人、两人还是三人,哪怕寺庙里增添了再多的人口,那碓窝里的大米数量都始终恰到好处地满足庙内所有人的食用需求。时光荏苒,日复一日,大徒弟逐渐察觉到这一奇异现象。他眼睁睁地看着碓窝里的米粒仿佛永远不会枯竭,心中不禁滋生出贪婪之意。他开始盘算着如何能从这源源不断的米源中获取更多利益,以便将其兑换成钱财供自己挥霍享用。终于,在某个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夜晚,当人们早已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之中,大徒弟却悄悄地起身下床。他蹑手蹑脚地走到黑暗的角落,拿起事先偷偷藏好的手锤和錾子,然后鬼鬼祟祟地朝着碓窝石走去。到达目的地后,他毫不犹豫地举起手中的工具,对着碓窝石发起猛烈攻击。一时间,清脆而响亮的“叮叮当当”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回荡在整个庙宇之中,谁能料到,就在他刚刚敲打的时候,天空竟然毫无征兆地被浓密的乌云所笼罩,紧接着狂风呼啸而来,如怒兽般咆哮着。与此同时,阵阵雷鸣响彻云霄,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撕裂开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大徒弟惊恐万分,他脸色煞白,双腿发软,毫不犹豫地转身狂奔而去。然而,他仅仅跑出两三步远,突然间听到“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那根舂米棒瞬间被炸成了好几段,而碓窝石更是受到巨大冲击,猛地腾空而起,足足飞了几米高后,又以雷霆万钧之势轰然砸落地面。这一砸,正巧将那个贪得无厌的大徒弟死死地倒扣在了碓窝里。眨眼之间,狂风停止了肆虐,暴雨也停歇下来。
次日清晨,小徒弟像往常一样早早起身准备前往碓窝里打米做饭。当他看到碓窝倒扣在地,舂米棒断裂成数截时,不禁大吃一惊,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跑去向师父报告此事。师父听闻之后,神色变得十分凝重,赶忙带领其他几个徒弟一同前去查看究竟。众人匆匆赶到现场,映入眼帘的是那倒翻在地的碓窝以及散落一地的手锤和錾子,但唯独不见大徒弟的身影。师父心头忽地一动,似乎已经猜到了些许端倪。只见他毫不犹豫地迈步向前,弯下腰来,将耳朵紧紧贴在了碓窝石之上。起初,那声音若有若无,但随着师父全神贯注地倾听,渐渐地变得清晰可闻。细细分辨之下,竟然是大徒弟发出的求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