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五明在山川厂读电大 第三节 五明考上电大了(续14)

我的学生生活 山果果9 2187 字 23小时前

永洪说道:“郡守府中有个丫鬟,名叫竹莲。她家住在玉蟾山古关旁边,家门口有一片茂密的楠竹林。小时候,她经常看到父母上山采竹、挖笋,有时因忙碌无法回家吃饭,就会用楠竹筒来盛装饭菜,过了好几天再打开食用,发现食物依然完好无损,丝毫没有变质变味。如果用楠竹筒来装载新鲜的荔枝,那么即使在运输途中走上数日,荔枝也不会坏掉。”竹莲将此事告诉夫人后,夫人一听,觉得这确实是个绝妙的主意,于是赶忙去告知郡守大人。郡守听闻,略加思索,觉得有些道理,便立刻让竹莲返家取回楠竹筒,以便进一步查看。

永洪说道:“到了第三日的时候,竹莲便与她的父亲一同挑起了十几节巨大的楠竹筒前去拜见郡守大人。他们将楠竹筒能够用来盛装食物一事详细地讲述给了大人听,紧接着又当场使用锯子和刀子制作出了一个楠竹筒。郡守将这个竹筒拿在手上仔细地端详着。远远望去,这似乎就是一节完整无缺的楠竹,但凑近一些观察就会发现,在竹节之间存在着一条连接榫头的细线。当用力将合拢的筒盖拔出时,一股清新美妙的竹香气扑面而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然而,一旦迅速地将盖子合上,那股香气就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郡守看得越来越高兴,心想:如果把荔枝装进筒内,一方面可以与外界完全隔绝开来,另一方面又能借助楠竹自身所含有的水分对其进行保鲜处理,而且还不用担心它们会被东磕西碰。这样一来,只要在几天之内将这些荔枝运往长安,那么它们必定能够保持原有的色、香、味。”。郡守大喜过望,紧紧地拉住竹莲父女的手说道:“你们父女俩可真是为江阳的百姓们帮了一个大忙啊!请允许我在此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说完,他竟然要向竹莲父女行大礼参拜。竹莲父女见状,急忙回礼,表示不敢当此殊荣。

永洪紧接着向郡守建议道:“事不宜迟,我们应该立刻行动起来。大人您可以派遣一些人手,将这些新鲜的荔枝迅速运往玉蟾古关门前。然后,再砍伐一些楠竹来制作竹筒,将荔枝逐个装入竹筒内并密封好,最后再一节节地放入竹篮筐中,这样就可以准备启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郡守对这个提议非常赞同,他立即下令照办。没过多久,一切都准备就绪。在送别的那一天,郡守亲自来到了接官亭下,为即将踏上征途的人们送行。此时此刻,玉蟾古关下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人们纷纷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承载着泸州荔枝的队伍从玉蟾古关出发,沿着川陕古道一路前行。他们翻越高耸入云的秦岭山脉,穿越汉中地区,最终抵达了位于渭河河畔的长安城脚下。在这里,他们将向贵妃献上这份珍贵无比的贡品——鲜嫩多汁的荔枝。

贵妃娘娘一看这水灵灵、红彤彤、香喷喷的鲜荔枝,高兴得心花怒放、手舞足蹈起来,她当即在唐明皇面前弹起了那首精心制作的《荔枝赋》,只见她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高超的琴技和优美的琴声让唐明皇如痴如醉。

弹奏完毕之后,贵妃娘娘又扑向唐王怀中盈盈一笑,这一笑倾国倾城,更是让唐王醉倒了,连声称好。一旁的永洪看到此景此情,不禁感叹道:“这便是‘妃子笑’啊!”于是,“妃子笑”这个名字便由此而传天下。

泸州的父老乡亲们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便把当地最好的荔枝品种取名为“妃子笑”。从此以后,泸州每年必定会向朝廷贡献新鲜的荔枝。而玉蟾古关也因为成为了发送鲜荔枝的第一站驿而闻名遐迩。

着名诗人杜牧也被这段传奇故事所打动,他为此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了当时送荔枝的情景,也让后人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唐王朝的奢侈无度的生活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