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五明在山川厂读电大 第三节 五明考上电大了(续12)

我的学生生活 山果果9 5631 字 22小时前

三人在亭子里开怀畅饮,各自倾诉着内心的情感。永洪说道:“经学家曾岷野是一位有功劳却得不到赏赐的忠诚耿直之士。正德丁卯年(1507 年),他就考取了省试的第五名,第二年又考中了进士,并被授予户部江西司主事一职。他怀着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忧虑之情,冒着失去官职的风险,毅然向皇上呈递了八条奏疏,直言不讳地劝谏皇上。然而,宦官刘瑾操纵着国家政权,使得曾岷野遭受了报复和迫害。”终于被贬谪到江西建昌之后,曾岷野越想越是气愤难平,忍不住又接连痛饮了好几杯美酒。杨升庵见状连忙开口相劝:“这世间之事本就充满了波折和坎坷,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只有寄情于山水之间所带来的乐趣,才最能够陶冶情操、磨砺心志啊!你在建昌府时立有大功,但无奈权臣专横弄权,就算你提出了有利于国家兴盛的十项建议又能如何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居正也附和着说道:“少岷兄啊,升庵说得对啊!你难道没有看到那些浅薄无能之人,还有那些像冰山一样冷酷无情的权贵们吗?他们在炎炎烈日与滚滚红尘之下,汗流浃背却还忙着争权夺利,为了攀附权贵而相互倾轧。来来来,让我们以酒作歌吧!”

就这样,三个人在亭子里推杯换盏,你敬我一杯,我回敬你一杯,不知不觉间便都喝得酩酊大醉。此时此刻,杨升庵的脸上也是红彤彤的一片,就连他那稀稀拉拉的几根胡须似乎也透出了几分红色。然而,他却始终不肯承认自己已经喝醉了,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端起酒杯,仰头大笑道:“张兄啊,少岷兄啊,我怎么可能会醉呢?兄弟之间的情谊,可以令我沉醉;知己之间的交心,同样可以令我沉醉;而这秀丽壮美的山水风光,更是能令我深深陶醉其中啊!”而酒是绝对无法将我灌醉的。就算真的喝醉了,那也是因为心中充满了愤恨和苦闷,只能借助酒精来消解忧愁而已。或者只是想借着醉酒的名义发泄一下情绪罢了。”张君来接着说道:“那我就来凑合一段四言八句吧:

为官清正乐岁丰,

常邀挚友聚亭中。

泉香鸟语依然在,

金鏊亭里三醉翁。

两位仁兄,让我们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吧!”说完,他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他的诗句刚一出口,众人纷纷鼓掌叫好,就连那些书童和丫鬟们看到这三位才子一个个东倒西歪、醉态百出的模样,都忍不住捂着嘴偷笑起来,现场气氛真是欢乐无比啊!

永洪说,金鳌亭中三才子饮酒吟诗之事,犹如一阵春风,迅速传遍了整个玉蟾寺。这股诗意的清风,也飘进了寺中僧侣们的耳中。尤其是那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他对诗歌视若珍宝,对才华横溢之人更是珍爱有加。于是,他派遣和尚前往金鳌亭,邀请这三位才子来到寺庙中一叙。

三位才子欣然赴约,他们踏入玉蟾寺的庙堂,仿佛进入了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在这里,他们吟诗作赋,以联诗唱和的方式抒发着内心的情感,用画笔泼墨挥洒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些充满才情与趣味的场景,成为了泸州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一直在人们的口中传颂不衰。

而在玉蟾山中,五明一行人还有了一个令人惊喜不已的发现——何首乌!这座神秘而壮丽的玉蟾山,山峰峻峭,奇峰突兀,一年四季都被奇花异草所覆盖,犹如一座绚丽多彩的仙境。山前山后,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每一位来到玉蟾山游玩的风流名士,或是虔诚朝拜山寺的香客,都会被这山间的美景所深深吸引。他们情不自禁地走进山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地采摘那些娇艳欲滴的花朵,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和美好。

这些花朵绽放得如诗如画,散发出迷人的芬芳。游客们陶醉其中,心情愉悦无比。他们用手轻轻触摸着花瓣,感受着它们的柔软和细腻;他们闭上眼睛,深呼吸着花香,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和放松。

玉蟾山的美景不仅令人们赏心悦目,更给予了他们无尽的快乐和满足。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人们忘却了尘世的纷扰和烦恼,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着那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然而,采药却绝非一件简单之事。相较于采花时的轻松惬意,采药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精力则要多得多。山林中的草药通常都隐匿于那些不引人注目的犄角旮旯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想要寻得它们的身影简直就是难如登天。不仅如此,每种草药都拥有其与众不同的生长条件以及特性,唯有对它们的习性了若指掌,才能够精准地找出并采摘到自己所需之药材。正因为采药充满了重重困难与挑战,这才使得它变得愈发有趣且富有意义起来。

永洪说道:“相传啊,在某一年里,杨升庵这位状元郎的陈年旧疾突然发作。经过泸州城内医生的诊断和脉象观察后,竟然无法开出药方来治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由于杨升庵年纪渐长且身体虚弱,再加上他长途跋涉数千余里往返于川滇之间,风餐露宿,因而染上了一身难以治愈的顽疾,导致身体状况极其不佳。”

然而,杨升庵并不相信自己的病无药可医。当他听闻玉蟾山上生长着一种能够医治各种疾病的神奇草药时,他立刻振作起精神,手握采集工具杖,脚踏登山专用鞋,带着书童一同踏上前往玉蟾山寻找草药之路。

主仆二人历经艰辛终于登上了玉蟾宝山的寺庙,拜见了寺中的僧侣们。寺僧们一见来人竟是杨状元,赶忙将他们请进庙堂内详谈。一番交谈后得知,杨状元此次前来是为了采药治病,但他对草药的具体位置以及所需采摘何种药材一概不知,因此特地进山向寺僧们请教。

寺僧闻后大喜,古人云:“圣人也要求教人。”便给杨状元讲了个山中之宝的故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寺僧说,这座山可真是藏龙卧虎啊!山上有一样药实在是稀奇古怪得很呢!它在地下长了五十年被挖出来的时候只有拳头那么大,但如果能坚持用此药服用一年,头发就会慢慢转青;若是挖到生长一百年的,则会有碗口那般大小,服用一年之后,肤色就会变得好看起来,颜色红润有光泽;倘若有幸挖到一百五十年的,那就更不得了啦,足足有盆子那么大,服用一年时间,容颜就能宛如孩童一般娇嫩,行走起来健步如飞,如同奔腾的骏马一般;而若是挖到三百年的,那可就是稀世珍宝了,其体积甚至可达量谷子的斗那么大,长期服用下去,说不定真的能够羽化成仙呢!

寺僧越说越是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仿佛自己已经亲眼见到过这些奇珍异宝似的,而且说得也是越来越玄乎了。杨状元听得十分入迷,连忙向寺僧请教道:“敢问大师,此等神药究竟位于何处呢?”寺僧微微一笑,轻启双唇念出了一首顺口溜来:

”此药长在石缝中,

多情株藤紧相逢,

上红中空老来硬,

历尽寒暑何首乌“。

杨状元一听,寺僧把药名、药样、长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征都一一讲述得非常清楚明白,他当即便向寺僧辞别,带着书童一同上山寻找药材去了。

然而谁能想到呢,他们从清晨开始一直寻找到黄昏时分,始终未能发现何首乌的踪迹。眼见天色渐晚,主仆二人疲惫不堪,只得先停下来稍作歇息。他们坐在山间的石头上,拿出随身携带的酒水,以解口渴之需。就在这时,一阵倦意袭来,杨状元和书童不知不觉间便陷入了朦胧之中。

恍惚之间,杨状元隐约看见前方不远处的石头缝里,有两株藤子相距数尺之远。令人惊奇的是,那两株藤子竟然像是有生命一般,突然自行相交缠绕在了一起。过了一会儿,它们又自动松开,但没过多久,两株藤子再次纠缠到了一块儿。

书童见到这奇异的景象,兴奋地大喊起来:“状元公,您快瞧!快瞧啊!那两株藤子居然自己绞在一起啦!”杨状元闻声定睛观瞧,果然如书童所言,这不正是寺僧所描述的“多情株藤紧相逢”嘛!主仆二人顿时又惊又喜,急忙点燃火把,顺着藤子的方向往下挖掘。大约挖了三尺有余,终于挖到了一个碗口般大小、形状如同木苕的物体。

杨状元将其捧在手中,借着灯火仔细端详。只见这个东西上面没有须根,表皮呈现出红棕色,凹凸不平,布满了褶皱和纵向的沟槽。按寺僧所说,这碗口般大小的何首乌竟然已经生长了整整一百年!如此珍稀难得的宝物竟被我杨升庵寻得,难道是上天有意眷顾?想来,我定然不会轻易夭折,毕竟这百年难遇的何首乌都已落入我手。次日清晨,我赶忙吩咐书童将其切成片状。待切开后定睛一瞧,但见那首乌片纹路宛若云锦,色彩斑斓绚丽,浑然天成,美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自那日起,杨状元每日清晨皆空腹饮酒送服。连服三日之后,顿觉身上病痛大为减轻,周身疼痛尽消。继续服用十日有余,更感精神抖擞,食欲渐增。百日之后,原本花白的头发变得乌黑油亮,原本苍老蜡黄的面庞亦焕发出青春光彩。就连杨状元本人都难以置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如梦似幻。再瞧那书童,仅仅食用了些许切首乌时散落的粉末,如今也是眉清目秀,面色红润,整日忙碌却不知疲倦。至此,杨状元方才深信不疑,这何首乌果真是世间罕有的珍宝。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神奇的何首乌,杨状元特意撰写了一篇介绍玉蟾山何首乌的文章,详细描述了自己服药后的奇妙变化,乌须发、壮筋骨、益寿延年。玉蟾山上的何首乌经杨状元这一传,便成了玉蟾山山中一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