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一行人在游观玉蟾山摩崖石刻群中,看见有明朝建文皇帝的石像很是雄伟、高大。雕像身高6米,宽约3米。
永洪说,相传,当年明朝建文帝逊国,削发为僧,云游到玉蟾山,与玉蟾寺长老见面,长老借着庙堂灯光把这个建文和尚打量一番,见此人生得来天庭饱调,宽面大耳,出语不凡,想必有点来历,玉蟾寺长老便与建文和尚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一起诵经,一起谈论天下大事。两人交谈甚是投缘。当天晚上,建文和尚就投宿在玉蟾寺。
寺中长老是个饱读诗书,见过世面的人,发现建文和尚一行人出语不凡,举止也不比一般的出家人。他心中暗自揣测:“这位和尚究竟是什么来头?”于是,他开始留意起建文和尚的一言一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长老越发觉得建文和尚气质高雅,谈吐不凡。他不禁想起了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失踪,有人说他已经葬身火海,也有人说他逃到了海外,但更多的人相信他削发为僧,隐姓埋名,四处流浪。
难道眼前的这位建文和尚就是那个曾经的皇帝?长老心中暗自称奇。然而,他并没有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而是继续与建文和尚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一起探讨佛法,交流心得,渐渐地成为了忘年之交。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文和尚对玉蟾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决定留在这里,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佛法。而玉蟾寺的长老也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并将他视为寺庙中的贵客。
从此以后,建文和尚就在玉蟾寺中安心修行,远离尘世的纷扰。他的到来,也为这座古老的寺庙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而那个关于他真实身份的秘密,也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被人们淡忘……
永洪说,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名叫朱允炆,乃是朱元璋的嫡孙。他于公元 1399 年,鉴于周朝实行诸侯分封制度导致天下大乱、汉朝出现七国之乱、西晋发生八王之乱以及唐朝藩镇割据等历史教训,毅然决然地决定削藩,以此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避免国家陷入分裂的局面。然而,由于他过度削藩,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三年之久,最终,燕王朱棣成功攻占南京,建文帝在这场政变中败下阵来,不得不远走高飞,流落在外,甚至削发为僧,一路漂泊至西南地区,历经长达四十年的风雨沧桑。
在建文和尚西行逃亡的途中,正值春天来临之际。有一天,他们路过一座名为玉蟾的古老关卡。在这里,建文和尚听到一位樵夫讲述,这座古老的关道曾经是当年唐明皇为贵妃娘娘运送荔枝的古道。在那条通往长安的千里之路上,为了能让杨贵妃品尝到泸州合江的新鲜荔枝,不知有多少人奔波劳碌,累得马匹都倒下了!唐朝大诗人杜牧因此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描绘出了当时的情景,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建文和尚站立古道上,思绪万千,遥想当年唐明皇为讨得妃子一笑,进贡品的人扬鞭催马,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地送啊,不停地跑啊,留下的是白骨抛深山,百姓燃怒火的结局。
永洪说,这年阴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生日,玉蟾寺内办庙会。四面八方的游人结伴而行,到玉蟾山朝山还愿。庙中热闹得很。到了晚上,厢房、客厅全住满了,依然还有许多善男信女没地方安顿。主持长老急得来想不出办法。这时,建文和尚说:“长老不如把藏经楼让出来,香客们就能安顿了。”长老便问道;“藏经楼让出来倒是个好主意,但这数千卷书又搬到什么地方去放呢?”建文和尚往山门外一块大石上一指,说:“那儿不是一个好地方吗。”长老一看,那块大石独恃山岩,平坦整齐,约有数尺方圆,石旁有一棵大黄葛树浓荫盖其石上,心中想:经书存放在这儿一夜也无妨。当即叫来寺中小沙弥把经书搬到大石上,并要他好好看守。哪知,到了半夜,天空突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长老从梦中惊醒,疾步来到山门一看,守经书的小沙弥不知了去向,风雨中,只见建文和尚用袈裟将经书盖得严严实实,自己却被淋得来像个落汤鸡。等到天亮时,虽然雨不下了,但经书也被雨水浸湿了一大堆。长老很是生气,当即叫来守经书的小沙弥,限他三天之内把经书全部晒完,否则,赶下山去。建文和尚马上为小沙弥求情,说,“长老,应该罚我,我来晒经书。”第二天,太阳出来时,建文和尚和小沙弥已把经书一卷一卷地摆在大石上,一页一页翻着晒。一连两天过去了,也没有晒干多少卷,建文和尚晒经书的事感动了佛祖,他就派了二十八宿来帮他晒经书,结果一个时辰全部经书都晒干了。长老感到很奇怪,经书有数千卷,两个人三天要晒完是不可能的。便找来小沙弥一问,才知道第三天一早,来了一大帮人,借来了好多个太阳,一个时辰都不到经书就晒干了,长老觉得很神奇。
小主,
有一天早上,玉蟾寺钟敲过之后,僧人们又到大雄宝殿去读诵经文了。寺中大大小小寺僧,依次排列殿前。建文和尚触景生情,回到客房,赶走寻食的老鸦,想起过去在京城做皇帝时,每天早朝,文武百官三呼万岁、争相朝拜,是何等的尊严。而今却是孤灯作伴,老鸦争食,不禁黯然伤神、一阵伤心落泪,越想越气,越气越想,一怒之下把《楞严》经书扔在一边,当即在寺中厢房内题诗一首,以诗言志,抒发他悲愤无比的心情和西逃漂泊的苦衷:
“阅罢楞严磬懒敲,
笑看茅屋雨花飘。
南游嶂岭千层耸,
北望京都万里遥。
款段久辞飞凤辇,
袈裟换却兖龙袍。
公卿此处归何处,
惟有群鸦早晚朝。
远自金陵遍九州,
云龙且住暗藏修。
苍生未识真明主,
南国空留作楚囚。
北雁飞来无信息,
黑云遮住漫心头。
江山社稷今何在,
万里烟波无尽愁。”
建文和尚对着寺墙又把诗吟诵了两遍,悲恨无比。便动身离开了玉蟾寺。
永洪说,当长老诵经结束后,他来到建文和尚的住处查看时,惊讶地发现晒经书的建文和尚不见了踪影。然而,就在这时,从山间小路上传来一阵悠扬的山歌:
和风袅袅上玉蟾,
尚住宝刹把身安。
天助我力晒经书,
子云漂游四海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