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的小可汗乌鞮年轻气盛,不像老可汗那般畏首畏尾。”
魏国司徒——公孙韦坐在御座左侧,片刻间便权衡出了利害:
“既然他们能绕开我们的主力,想必一路上是急行而来,人困马乏,虽人数倍于我们,但不足为惧。”
他指着舆图上,提议道:“现在,我们仍可集中兵力,向北突围,前往雁门郡。”
公孙韦出身于江东望族公孙氏,年轻时就是大儒,博览经史,精研经义,百家之言,无不精通。
他历经两朝三帝,可谓是汉人朝臣中的领袖。
有了公孙韦带头,大臣们纷纷劝谏皇帝动身前往雁门。
“突围?”李询不赞同的摇摇头,一开口便让在座的众臣心凉了半截:“朕是不会走的。”
"既然他们要抓的人是朕,抓不到朕,他们也回不去柔然。那这些畜生,一定会沿着咱们的官道,直接南下扫荡。”
南下的沿途郡县既没有大量的屯兵,也不会料想柔然人会突然出现在中原腹地。
放这么大数量的胡骑南下,后果可想而知。
“陛下!您是魏国的君主,无论如何,您都不可有失!”
侍中毛攸站起身,板着脸态度强硬,他后面的文臣武官们也纷纷出列,一致坚持这位年轻的魏国皇帝即刻突围离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一走,还能有谁能拦住他们南下呢?”
李询倒是面不改色,有理有据的驳回:
“自古国君死社稷,朕身为魏国天子,是天之子,亦是天下黎民之子,岂有抛下百姓自己逃命的道理?
而且朕本次北上,就是为了鼓舞将卒士气,哪能在半路上像个缩头乌龟一样遁入城中,让外邦蛮子看了笑话?”
见几个老臣几乎被他气的背过气去,李询又反过头来劝慰他们:
“爱卿们也不必慌乱,胡人深入魏国境内作战,本就是走的奇招制胜,若久克我们不下,士气必然低迷。
若是朕亲自去阵前擂鼓指挥,鼓舞士气,必能守到援军救驾。”
说完便叫了内侍,要替自己换上战甲,吓得公孙韦等人面色大变。
“陛下!流矢无眼,您怎可身试险!”
年近半百的公孙韦就差没抱着李询的大腿反对了,可对方虽然文气,却正值盛年,哪是年迈的文臣能拉得住的。
公孙韦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追着李询,还没劝谏一会儿,就眼睁睁看着已经换上全套云纹明光铠的李询翻身上马,点了禁卫就出阵迎击。
李望舒看着在马背上清雅却潇洒背影,双眼放光,竟扭头问寇辅真:
“道长,那个美男子是谁?为什么公孙先生会喊他‘陛下’!”
“那就是你父皇啊。”寇辅真简直哭笑不得,对她补充道:
“陛下年轻时卫阶之姿、宋玉之质,未登基前可是名满天下的广陵李家郎君。可谓翩翩公子,才貌双绝。”
李望舒想了想父皇那张眉头紧锁,皱纹阴深的老脸,又看看高头大马上那位英姿勃发的俊美男儿。
如此大的反差,让她一时间张大了嘴,陷入沉思。
“我就知道!”缓了半晌后,她才猛地一拍手,大喊一声:
“母后当年果然是图了他点什么!”
****
两军交战三天后,情况似乎比李询料想的要复杂很多。
率兵的柔然将领是敕勒的左大将古叱卢,四将之一,出了名的凶悍善战,曾经魏国云中郡失守便是他的手笔。
派如此猛将深入魏国腹地,表明了胡人此行计划周密,所图不小。
“陛下,我们不能再战了,必须原路返回!”
御林军都统卢元一掀帐门,脸上的污血都来不及擦拭,进了帐就半跪到李询面前:
“盛乐和雁门方向皆有柔然军队设伏,两处的援兵一时半会抵达不了,而且西边柔然人还在增兵!”
柔然人计划周密,实际军队数量远远不止四万,王庭还在不停的调兵,似乎铁了心要与魏国背水一战。
幸亏一开始李询坚持不去雁门郡避难,否则半路定会被伏兵偷袭。
可现在去不了雁门郡,若原路返回,也会将南下沿途郡县暴露在数量庞大的柔然骑兵面前。
中原对外邦的北伐,在这一刻,一下子攻守易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