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盐城开埠3

黄宗高的话刚说完,张伟就摇头道:“向朝廷要钱,朝廷就会给你,户部的人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朝廷就算真的给钱了,他们提的要求必然会更多。

不行,本官决定了,盐城港的建设,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再向朝廷伸手要钱。

盐城港的初步建设也必须在两年内完成。

这样,为了盐城港的顺利建成,本官提议由本官挂帅,左参议崔胜和右参议黄东山具体负责,成立一个盐城港建设经费统筹部。

全面负责规划并解决盐城港的经费问题。

淮安府地方相应的由淮安知府付柏青,通判杨渥和盐城县的县令成立盐城港建设工程进度统筹部,来具体负责港口建设的进度。

两个统筹部由布政司衙门出特别公文确认成立,每个月至少要向本官汇报两次进度。

朱参政,黄参政,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你们要把布政司的日常政务负责起来,不能让日常事务影响到盐城港的建设。

本官如此安排,可有任务异议?”

此时张伟的布政使位置已经坐稳,他在对于政务方面的正常安排,自然不会有任何不长眼的官员提出异议。

这里张伟学习了后世政府推进重点工程的办法,即安排得力的干部组成专门的工作组,有专人负责,希望在大夏朝,这套模式也能管用。

张伟知道如此大事,一帮人如果光靠开会,那永远也开不出什么结论来,一定要有人来拍板下决定。

自己身为苏北布政使,这个决定只能由自己的来做,责任自然也是由自己来背。

所以苏北的左参政朱学海,右参政黄宗高对于张伟的拍板决定,两人都没有出言反对。

不过现在张伟有了新太子周诚光这张底牌,自己倒不怕承担这类政府行为的责任。

当然了张伟敢如此拍板,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后世很多地方政府的项目建设,也是经费不足,但也都凭借相关的各种手段给解决了。

张伟把自己知道的后世的各种手段梳理了一下,挑出几项与大夏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写了下来。

第一点当然是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