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又看向冯辰溪:“辰溪,你在抓捕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证据,那些与魏国往来的信件、密函等,都是定罪的关键。这些证据犹如利刃,可将叛国者绳之以法,若有遗失或损坏,必将影响案件的审判与定罪。”
冯辰溪抱拳回道:“陛下放心,臣婿定会小心。臣婿会亲自挑选可靠之人,负责证据的收集与保管。这些人皆心思缜密,忠诚可靠,他们会在抓捕现场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并妥善保管,确保证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不使叛国者有任何逃脱罪责的机会。”
商议间,太女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父皇,儿臣还有一事担忧。魏国那边得知我们对其在我朝的内应动手,会不会有所动作?魏国一向野心勃勃,对我朝虎视眈眈,若他们趁机兴兵犯境,我朝边疆百姓必将受苦。”
文帝冷哼一声:“若魏国敢轻举妄动,朕自会让他们知道我朝的厉害。朕已命边疆守军加强戒备,增加兵力部署,修缮防御工事,囤积粮草物资。同时,也在与其他邻国暗中联络,寻求盟友,共同对抗魏国。魏国若有不轨之心,定将陷入孤立无援之境。朕不会让他们轻易得逞,定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冯辰溪说道:“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我们便可安心处理朝中之事了。只要边疆稳固,我们便可集中精力,将朝中的叛国之徒绳之以法,整顿朝纲,使我朝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太女微微点头:“但愿一切顺利。儿臣只希望此次事件之后,我朝能够更加稳固,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儿臣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学习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权衡利弊,如何果断地做出决策,为日后继承大统积累经验,不负父皇与百姓的期望。”
文帝看着太女,语重心长地说:“太女,这也是你历练的机会。日后你若要继承大统,这样的事情还会有很多。你要学会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权衡利弊,如何果断地做出决策,如何驾驭群臣,如何应对外敌。这一切都需要你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不断地成长与进步。朕相信你有能力肩负起大楚的未来,带领大楚走向繁荣昌盛。”
太女恭敬地回应:“儿臣定当努力学习,不辜负父皇的教诲。儿臣将以父皇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智慧,为大楚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御书房中,他们反复商讨着每一个细节,从抓捕的时机、人员的安排,到后续对朝局的稳定措施,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细致的斟酌与权衡。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大楚的命运与未来,他们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与懈怠,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在这凝重的氛围中,大楚的未来正在悄然地被谋划与书写,而太女与冯辰溪也在这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考验中,逐渐成长与成熟,向着成为大楚合格的统治者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