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站起身来,缓缓踱步片刻,他的步伐沉重而缓慢,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与思考:“朕也深知此事的严重性。只是这几人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犹如一张庞大而复杂的蜘蛛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处理不当,恐引起朝局动荡。朕需谨慎考虑,权衡利弊,以免引发更大的危机。”

太女沉思片刻,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可先将吏部侍郎与户部侍郎秘密抓捕,防止他们狗急跳墙,销毁证据或者煽动其党羽闹事。此二人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若不先将其控制,一旦走漏风声,必将引发一场难以收拾的混乱。对于瑾郡王,毕竟他身为皇室宗亲,还是要顾及一些皇室颜面,可先召他入宫,当面质问,让他无从辩驳,再行处置。如此一来,既能彰显我朝国法之威严,又能维护皇室之尊严。”

冯辰溪点头赞同:“太女此计甚妙。臣婿愿率御林军协助抓捕吏部侍郎与户部侍郎,定将他们一举拿下,不使一人漏网。臣婿将挑选精锐之士,精心策划抓捕行动,确保万无一失。在行动之前,会对其府邸周围进行严密布控,防止其逃脱或通风报信。”

小主,

文帝看着太女和冯辰溪,眼中露出赞许之色:“既如此,此事就交由你们二人去办。但务必小心谨慎,莫要出了差池。此乃关乎我朝生死存亡之大事,不容有丝毫闪失。”

太女与冯辰溪齐声应道:“儿臣(臣婿)遵命!”他们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回荡在宫殿之中,仿佛是对大楚皇室与国家的庄重宣誓。

随后,一行人前往御书房,商议具体的行动计划。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如铅,压抑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太女率先开口:“父皇,儿臣已派人暗中监视吏部侍郎与户部侍郎的府邸多日,他们近日似有察觉,往来之人甚少,但儿臣相信,只要我们行动迅速,定能成功。儿臣的人手皆训练有素,擅长隐匿行踪,他们会密切关注目标的一举一动,一旦时机成熟,便会立即行动。”

冯辰溪接着说道:“陛下,御林军早已准备就绪,只等陛下一声令下,便可雷霆出击。御林军个个武艺高强,纪律严明,对皇室忠心耿耿。不过,臣婿担心的是,他们在朝中的党羽会不会在我们抓捕之后有所异动。这些党羽分布在朝廷的各个角落,若同时发难,恐会对朝局造成极大的冲击。”

文帝皱了皱眉头:“这一点朕也考虑过了。太女,你可在朝中联系一些忠诚正直之士,如御史大夫等,让他们密切关注朝局,一旦有风吹草动,即刻禀报。御史大夫一向刚正不阿,可让他组织人手,清查吏部侍郎与户部侍郎的党羽,务必将他们连根拔起。同时,朕也会安排其他可靠之人,在暗中协助,以确保朝局的稳定。”

太女应道:“儿臣明白。儿臣会与御史大夫商议,让他组织人手,清查吏部侍郎与户部侍郎的党羽。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之责,他手下亦有一批精明能干之士,可对这些叛国之徒的党羽进行深入调查,从他们的人际关系、经济往来等方面入手,找出他们的罪证,将他们一网打尽,彻底清除朝廷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