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和母亲提出来自己要创业的事,被母亲拒绝了。
母亲认为孩子现在是国家的正式职工,每个月有收入就不错了,他创业挣钱,那可是赚得起赔不起的事啊。所以母亲一直把控着,没让他去创业。
经济的拮据,家庭的困难,让作为家里老大的董雷,一心思想着如何能赚到更多的钱,慢慢的,原来那个在学习中进步的员工心思发生了变化。
轻纺局从东北采购回来一车木头,又直又圆,放在轻纺局杂草丛生的后院子里,据说是准备重新翻修城隍庙。
董雷每次上下班要经过一个木材市场,一次他路过时,听到了几个人对轻纺局拉回木材的羡慕,说那是好东西,市场很好。董雷突然灵机一动,挣钱的机会来了,他的目光瞄上了单位的那批木材。
董雷还是个心细的人,他认真留意每天晚上住在单位有几个人,周末几人回家,后面院子的木材几人可以抬起,后院的半拉子墙出去是什么地方。这些都在他心里搞得一清二楚。
通过董雷前期做足的功课,很快在一个周六凌晨两点多,他伙同同学用架子车,装了五根木材,偷偷的拉回了自己的家里。
周一上班到周五,没有一个人知道木材丢了,董雷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胆子也更加大了起来。
于是隔了三个周末,他又以同样的方式,又轻轻松松的搞了15根木头。
当他把20根木材卖给木材老板时,老板给了他600元钱。
这对于每个月只有70多块钱收入的董磊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他给那两位同学每人100元,同学大喜,看起来真是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啊。
这次的行为直到单位把木材发完,也没有人发现,董雷觉得国家这个大锅里面,自己稍微动一动,辛苦一下,就能捞到许多油水。
后面陆陆续续又有钢筋水泥,来了都放在轻纺局后面的院子。董雷还是以同样的方式,在那个管理混乱的年代,在两年的时间内,就搞了2000多元的额外收入,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物资调配不由轻纺局负责管理了,董雷也就没有了捞外快的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直急于赚钱的董雷,在一次和员工的闲聊中,当他得知,给农村人办一个商品粮的户口,就可以赚钱的时候,又动了心思。
80年代,商品粮户口对于农村人来说,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有门路的农村人一旦有了商品粮户口,那可是招工上班的敲门砖,可见商品粮户口是何等的金贵。
捕捉到信息的董雷觉得搞这件事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他有一个在公安局专门办理户籍的叔父。
当董雷把自己的想法谈给叔父的时候,叔父是坚决不同意,认为这是丢自己饭碗的事。而董雷呢,死磨硬缠、千般讨好、万般献谄,最终还是说服了叔父。
于是,一条叔父办户口,侄子找业务的一条龙卖户口的地下产业链形成了。
一年多的时间里,董雷和叔父,两个人倒卖的户口每人收益近万把元。
这次的财富暴增,一是有一个很好的机遇,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二是叔父俩的胆大心细,三是单位管理的漏洞。使叔侄俩赚的是盆满钵满。
可是世上的事总是那么的不如人意,91年四月份的时候董雷的叔父因心梗而猝死于上班时间,也不知单位出于何种考虑,后来还把叔父追认为烈士,让董雷看不清套路了。
对于董雷来说,刚开始最担心的还是叔父去世后,接手工作的人,是不是从叔父前面的工作里能发现一些农转非的端倪?
很幸运,一切都很顺利,一切都那么的平静如初。
倒卖户口的事干不成了,董雷就开始安心的工作,认真上班,等候时机,力争赚钱。
这年春节前,董雷从面粉厂买了一袋面,驮在自行车后面往回骑行,快到县中儿小学门口的时候,突然听到后面有一个女生的声音大声喊道:“快停下,快停下,把面撒完了。”
一听到面,董雷马上意识到自己车上的面,立马停了下来,当他扭头向后看时,脸一下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