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迅速嗅到了舆论的价值,开始纷纷报道“波德莱尔计划”带来的争议,社交媒体上也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叶遥和简霁看着这一切的发酵,心中隐隐感觉到,一场“意外风暴”正在逐渐成型。
争议迅速蔓延,“波德莱尔计划”一时间成为了各大新闻头条的宠儿。温怀璟原本平静的表情逐渐被不安取代,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再像从前一样牢牢掌控局面。
几天后,他约见了叶遥,面带愠色,眼神中带着一丝冷意:“叶总,我想知道,为何我会在新闻中看到那么多关于‘波德莱尔计划’的消息?公众的目光显然不利于我们的项目。”
叶遥假装无辜地微笑,语气平静:“温总,您也知道,贝尔特朗的参与本身就具有争议性。媒体的关注并非我们能够控制的,这可能正是项目的独特性所在。”
温怀璟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刺穿她的防线。他沉默片刻,最终冷冷地说道:“叶总,公众的目光既是保护伞,也是双刃剑。我希望你能明白,控制项目的节奏才是关键。”
叶遥维持着礼貌的微笑,内心却早已洞悉他的愤怒。她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让温怀璟无法完全掌控局面,而这正是她的目的。
当晚,叶遥和简霁再次会面,讨论如何进一步利用公众的关注,使得“波德莱尔计划”完全脱离温怀璟的掌控。简霁提出的策略更加激进,他建议将项目推向国际文化论坛,以此巩固其“先锋艺术”的地位,同时吸引更多的国际评论家介入,将舆论扩大到不可控的地步。
“我们要让这个项目成为无法忽视的文化现象。”简霁的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决意,“当公众对这部电影的期待超过了温怀璟的掌控,他就无法再用自己的方式控制你。”
叶遥微微颔首,感到内心逐渐坚定。她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也是她逃离温怀璟阴谋的最后手段。
几天后,叶遥亲自飞往欧洲,将“波德莱尔计划”推向一个国际文化论坛。在论坛的演讲中,她用冷静而坚定的语调向观众阐述了影片的独特主题,强调电影将带来的深度与挑战,并邀请全球的文化评论家一同关注这部作品。
这场演讲在国际文化圈中引发了极大的反响。大量外国媒体纷纷报道,将“波德莱尔计划”称为“一场激进的艺术冒险”。随着舆论的发酵,温怀璟的计划彻底失去了对项目的主导权,他的阴谋也因公众的关注而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