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属于是必须针对的对象。
鲁国?在晋君周这一边,并不认为一定要针对,乃至于认为需要收买。
那一次,郤锜的态度足够强硬,再加上没有卿大夫助拳,又一次让晋君周认清了现实。
再一次遭受打击的晋君周,他重新进入蛰伏状态,日常就是一副笑吟吟的模样。
一直在关注晋君周的楼令,他当然是察觉到了晋君周的异样,几次试图安抚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不是说晋君周因为楼令一次不站在自己这一边就立刻疏远,纯粹就是双方进行接触和交流,中间隔着的那一层膜变得更加明显了。
在这种情况下,楼令不会一再主动凑过去,很清楚一旦太过主动,反倒是会让晋君周越加警惕。
现在?楼令对晋君周的应对就是若即若离。
只有晋君周搞明白是他更需要楼氏,主动近亲过去,才不会做出什么傻事来。
看就看晋君周什么时候能够晃过神来,反正当前是没有。
在后面,也就是正式展开会盟之前,应邀且要来的诸侯,他们陆陆续续抵达。
前来参加会盟的诸侯很多,合起来有十六名诸侯之多。
当下幸存的国家大概是二十多个,其中大部分是袖珍型的小国。
而这一次前来会盟的国家,不完全是周天子的分封国,像是被晋国帮助之下重新复国的徐国也参加了。
其他诸侯过来,不会让晋国君臣太过在意。
便是孙林父极力在搞社交,晋国君臣给予的回应也是比较平淡。
孙林父之前还没有反应过来,他是等知道华元在不断出访各国才察觉到不对劲。
卫国的国君通常不靠谱,想要展开行动的孙林父没有获得资源,没有道理拿孙氏的资产舍家为国,无法使用金元攻势,自然也就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陷入紧迫心态的孙林父,拿不出足够资源的前提下,近期选择紧紧粘着华元,搞得华元非常无奈。
等楚君招率队抵达,很难不让晋国君臣心生重视之感。
“楚令尹没有来。”士鲂认为可以将这个视为一个政治信号。
现在的楚国令尹是子庚。
在之前,子庚属于是楚君招这一派的人。
可是,后面子庚像是转换了立场,改为与其他封君自成一派了。
小主,
当然了,光是看表面,不一定就是正确。
“楚国的内乱不会长久了。”楼令说道。
多少算是散装国家的楚国,他们在面临危难之际,会选择摒弃矛盾,先解决来自外部的威胁。
实际上,多数国家都是那样,等着将外部威胁解决,再继续内部打生打死。
而不懂得共御外敌的国家?反正很难将国祚延续下去。
楚国现在必须做的事情是什么?他们要尝试赎回被晋国占取的土地。
只有楚国将“方城”以东的土地拿回去,曾经构筑起来的防线才得以重新恢复,要不然就等于晋国一根长矛钉在楚国身上。
那样一来,楚君招主动前来参加会盟,并且还不是与晋君周平等的地位,有心去进行琢磨,不难猜出具体是什么意图的。
“宋右师说,楚君这一次前来参加会盟,会在寡人之下。”晋君周提到这一点。
在楚共公时代,他亲自向晋国的卿大夫服了软,直接导致晋国卿大夫位比诸侯成为事实。
轮到楚君招当政,楚国已经去掉王号,再当晋国的小弟又何妨?
能够肯定的事情是,多数楚人难以接受。
楚共公当时是想给晋国挖坑,论效果确实也达成了。
但凡晋国之君强势,一定无法容忍卿大夫竟然位比诸侯。
谁让晋君周没有得势,暂时发作不得呢?
搞到现在,晋国卿大夫位比诸侯,慢慢被世人所接受。
至于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看的是晋国公室能不能恢复实力。
晋君周无法压制卿位家族,能够采取的行动只剩下扶持中小家族一条路。
事实是什么?历史上的晋君周走的就是扶持中小家族的路线,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后面晋国会怎么样相当不好说。
“可惜,我们不知道楚国庙堂的情况。”楼令说道。
一些消息可以打探到。
有些消息真不是想打探就能够知情。
楼令坚定认为楚国这是在忍辱负重,接下来玩得是虚与委蛇,一切都是为了争取恢复元气的时间。
很有问题的地方在于,楼令又知道无法一次将楚国打死,继续打下去只会让楚国更团结,要是晋国继续打楚国,变成抽不出力量灭掉其他国家,扩张之路只是刚开始就要被迫中断了。
因此,楼令没有将自己对楚国的想法说出来,有人要提也会扯开话题。
到会议结束,中行偃就刻意追上楼令,说道:“上军将在担忧什么呢?”
刚才的会议上,中行偃要说楚国是要假装臣服,话题刚开始就被楼令引导到其它主题上了。
楼令知道中行偃看出来了一些,笑着说道:“我们目前最为紧要的事情是灭掉郑国,再争取尽快灭掉卫国。其它的事情暂时都可以放一放。上军佐以为呢?”
中行偃见楼令还是左右而言它,内心里不得不琢磨。
只是呢?中行偃必须承认楼令说得对!
郑国一副跪舔晋国的模样,想灭掉且兼并郑国,需要来好好操作一番。
将郑国吞并之后,确确实实就该立刻实施对卫国的兼并计划。
其它的事情在晋国完成吞并郑国和卫国之前,不该拿出来作为阻碍。
“能够那么顺利吗?”中行偃总觉得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