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预言家郭嘉

“因此袁谭向弟弟袁尚索要兵马军械,袁尚不仅不给,还把他调回邺城防守,这让袁谭极为不满。”

“远在荆州的刘表都写信劝和这对兄弟,并派刘备领兵一万北伐以减少他们兄弟的压力。”

“刘备的进攻很是顺利,一个月就打到离许都百里的叶县。”

“于是曹操准备南下亲征刘备,但被荀彧与郭嘉阻止。”

“两人说刘备屡战屡败,士气低落,如今一路狂奔突袭导致补给线太长。”

“只需要派一员大将前去阻击就可以,建议曹操要继续攻打袁氏兄弟。”

“曹操觉得有道理,于是派遣夏侯惇前往迎战刘备。”

朱元璋:袁绍两个儿子自相残杀的结局,仿佛是按照郭嘉编写的剧本在演,真是神了。

曹操起兵攻打袁绍两个儿子,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眼看胜利在望,郭嘉却提议退兵。

这正是郭嘉的眼光毒辣之处,因为他已经预料到后面会发生的事情。

袁绍死前并没有安排好两个儿子的主次排名,两个儿子的谋士郭图和逢纪必然会挑唆两人内讧。

如果现在打,两个人必然同心同德一起对付曹军,必然增加攻城的难度。

如果抽空先去打刘表,两兄弟一定以为危险解除,开始内斗,那时候就可以轻而易举拿下他们。

果不其然,一切都在郭嘉的预料之中。

郭嘉在世时,只要是其参与过的战事,绝大部分都能取得圆满胜利。

曹操集团因郭嘉而如日中天,成为群雄中的霸主。

曹操麾下有许多能征善战的武将和才智多谋的文臣,然而没有一个人能与郭嘉在决策上的才能相提并论。

不过他也并没有太过羡慕,毕竟他大明的开国功臣李善长丝毫不弱于郭嘉。

“面对五万青州军,刘备在坚持了两个月后就退兵了。”

“曹操得知夏侯惇胜利的消息后,也于四月果断出兵邺城。”

“这时郭嘉又出了一个绝妙的计策,他建议对邺城围而不打。”

“给袁氏兄弟造成巨大压力,让他们不敢出城即可。”

“之后再退兵转而攻打平原等地,如此袁氏兄弟便要分兵。”

“而以这两人的秉性,一方有危险,彼此是不会去救援的。”

“不用多久,两人必会反目成仇。”

“届时我军就可以收拾残局,拿下河北就容易多了。”

“事情的发展果然与郭嘉预测的那样,曹操攻打袁谭老巢平原,袁尚不去救。”

“接着曹操退军到黎阳,袁谭邀请袁尚一起追击,袁尚又不参与。”

“之后袁谭多次索要兵马军械,袁尚也都不批准。”

“加上之前立嗣产生的积怨,袁谭终于忍受不住,他谋划鸿门宴诛杀袁尚。”

“不料事情败露,袁谭被迫逃回平原,接着就遭到袁尚五万大军攻打。”

“这时郭图献计,让袁谭先投降曹操,联手灭掉袁尚后在徐州复国。”

“但郭图这种天真的小伎俩,怎么瞒得过郭嘉。”

“建议曹操将计就计,再次利用袁氏兄弟矛盾将其一举击溃,就这样袁尚先后丢失冀州和幽州逃亡乌桓。”

“建安十一年秋,北方游牧民族乌桓勾结袁尚袁熙兄弟,多次袭扰幽州边境。”

“曹操忍无可忍,想要出兵剿灭这股势力。”

“几乎所有谋臣都反对这场远征,举了粮草和局势等一系列问题来说明难以取胜。”

“唯独郭嘉全力支持,说袁氏余孽现在还没有与乌桓完全融合。”

“如果放任不打,过几年他们各种阶层通婚后,就会铁板一块。”

“届时一旦成势,我军极难攻取,日后一统天下可能会成为泡影。”

“如今发起战争虽然不利我军,可对于乌桓却是更加不利。”

“毕竟敌人的物资远不如我军,以四州财力半年内是可以打通水运航道的。”

“这项利民利军的工程,不仅可以解决粮草的问题,还能获得百姓们的支持。”

“况且乌桓也绝不会想到,我军竟敢跨越沙漠远征,这千里奇袭正是兵家制胜之道。”

“曹操又担忧北征时刘表会偷袭许都,郭嘉又表示刘表不过说大话罢了,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家伙。”

“这家伙之前有两次绝好的机会攻打许都,但都由于出兵保守而失败,他早就丧失了北伐信心。”

“况且刘备在他身边搞各种挖墙脚的小动作,孙权又对他虎视眈眈,他这次绝不会再出一兵一卒了。”

“曹操听完郭嘉这些分析后,果断采用这些建议。”

曹操:郭嘉所言,确实在理,让孤北征少了后顾之忧。

他击杀了袁绍长子袁谭,其次子和三子逃到北方乌桓人的领地。

他虽然想斩草除根,追击两个儿子,却又怕荆州的刘表趁机袭击自己的大本营。

而且手下大部分将士也反对北征,但好在郭嘉的一番分析过后,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北征,取得最后的胜利。

正如郭嘉所言,荆州刘表是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会坐而论道。

刘表既害怕自己的才干无法驾驭刘备,又害怕刘备不为自己所用。

为了提防刘备,刘表也不会轻易出兵中原攻打自己的大本营。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他,立刻率军北征。

行军到半路,也是郭嘉给出了宝贵的意见。

千里奔袭,重在出其不意,如果辎重太多,行动就会缓慢,迟早会被对方发觉,不如丢掉辎重,轻车简从,攻敌不备。

他听从了郭嘉的建议,布置一队士兵带着辎重迷惑敌人。

而他则亲率一队轻兵,昼夜不停,突然杀到乌桓城外。

敌人看到神兵天降般的大军,惊慌失措之下一击即溃。

最后的战果也非常丰盛,乌桓首领被杀,袁绍的两个儿子则逃向辽东投靠了公孙康。

他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胜利,还要多亏了郭嘉提出的计谋。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于建安十二年夏发动了对乌桓的远征。”

“可就在行军途中,郭嘉却病倒了。”

“郭嘉谢绝了曹操班师的好意,表示大军绝不能为了他一个人而放弃远征。”

“现在正处于关键时刻,全军应该放弃不必要的辎重,花重金寻找向导带路。”

“精锐先锋,轻装简从,直奔乌桓巢穴,不给敌人防守准备的时间。”

“曹操同意了这个策略,于是让郭嘉随辎重部队一起回益州养病。”

“曹操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与郭嘉的最后诀别。”

“四个月后,曹操远征乌桓胜利归来。”

“却收到心爱军师以亡数日的噩耗,不禁发出悲伤的哀鸣。”

“郭嘉死,乃天要亡我也。”

“可即便死了的郭嘉依然很厉害,在去世之前他给曹操留下遗计。”

“说袁尚袁熙投奔辽东公孙康,如果我军立即进。”

“公孙康必会与袁氏兄弟共同死守,我军要拿下城池必定会十分困难。”

“不如暂缓攻打,如此公孙康就会认为,袁氏兄弟实际上是借机侵夺他的地盘。”

“不用多久,他们就会内讧,自相残杀。”

“而事情的发展果然和郭嘉预言的那样,三个月后袁氏兄弟被杀。”

“公孙康投降,曹操平定辽东。”

“回顾郭嘉一生,他多谋善断,料事如神。”

“可以说郭嘉从征十一年间,就是天下第一谋士。”

“曹操也本想托付其于后事,让他做日后的宰辅,也就是把他当做了自己的诸葛亮。”

“这位天才的半路夭亡,不仅让曹操悲痛失去一人才,更让他觉得失去一知己。”

“于是作观沧海怀念郭嘉,希望再遇到此类贤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朱棣:如果郭嘉在世,曹操很有可能一统北方后统一全国,可惜天妒英才。

提到三国时期,世人会想到义薄云天的关羽、狡猾多变的曹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英年早逝的周公瑾。

实际上三国时期不仅仅只涌现出这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郭嘉也同样做出过卓越贡献,甚至可以说其功劳一点不弱于诸葛亮。

只是奈何郭嘉英年早逝,这才使得郭嘉的存在感不强,其名声相比于其他顶级谋士有些鲜为人知。

但是他认为,如果不是郭嘉才长气短,或许三国根本就不会登上历史舞台。

从后来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就可以验证这一点。

郭嘉死后不久,曹操就因在赤壁之战上大败而归,损失积累多年的百万雄师,从此三分天下之势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