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江充

刘据此举固然深得百姓之心,但朝中大臣却并不这么想,尤其是那些执法大臣,他们认为太子这么做,完全违背了汉武帝治国的理念。彼时就连深居后宫的卫皇后的觉察到了其中的不妥,多次劝告刘据应该注意顺从汉武帝的意思,不应该擅自做主而宽赦罪人。

汉武帝对于刘据的以仁治国,实际上并不反对,毕竟汉武帝也意识到,如果一味推行严刑峻法,于国家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自己之所以这么做,乃是现实需要罢了,待到天下平定,势必要以王道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天下的长治久安,否则便会如同秦国的下场一样。正因如此,每次出巡归来,当太子刘据将一些重要事项向汉武帝禀报时,即便其中有些不符合自己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也都全部照准。

可是,汉武帝虽然支持太子,但朝中百官却不这么想,由于汉武帝长期用法严厉,朝中官员大多都是支持严刑峻法之人,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太子刘据即位,由于治国理念的不同,自己势必再难受到重用,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他们自然就站在了太子的对立面。

于是,朝中官员就此分为两派,其中为人宽厚、主张仁治者多依附于太子,而主张用法严苛、酷吏出身者则反对太子,甚至结党诋毁。

小主,

大将军卫青在世时,这些大臣还有所顾忌,不敢有太过出格的举动,然而随着卫青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去世,太子失去外戚的庇护,这些人可就无所顾忌了,因为担心太子即位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开始结党对抗太子。

在这种局面下,汉武帝改钩弋宫宫门为尧母门一事,在这些反太子的大臣们看来,可就有些意味深长了,不少人都在暗中猜测,汉武帝是不是更加喜爱少子,有改立刘弗陵为储君的想法?出于这种想法,不少大臣开始在汉武帝面前进谗言,攻讦太子刘据。

不止宫外官员经常在汉武帝面前进谗言,就连宫内的黄门侍郎苏文等人,也经常诋毁太子。苏文经常和小黄门常融、王弼等人在暗中搜集太子的过失,然后再添油加醋的向汉武帝禀告。卫皇后听说后,恨得咬牙切齿,让太子禀明皇上杀死苏文等人,然而太子刘据却认为,如果贸然行事反而会引起汉武帝的猜忌,劝慰卫皇后说,“只要我不做错事,又何必怕苏文等人!皇上圣明,不会相信邪恶谗言,用不着忧虑。”

一次,太子进宫谒见皇后,很久以后才从宫中出来,黄焖苏文于是便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调戏宫女”。不过,汉武帝却并未因此事怪罪太子,反而在事后将太子宫中的宫女增加到了两百人。

又有一次,汉武帝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来后却对汉武帝说,“太子面带喜色。”汉武帝因此有些发怒,等到太子到来,汉武帝观其神色,见他脸上有泪痕,却强装有说有笑,汉武帝感到很奇怪,再暗中查问,才得知事情真相,于是将常融处死。

此后,宫中诬陷太子事件才有所减少,不过苏文等人虽然不敢在公然造谣诬陷,但却仍在私底下搜集各种罪证。如此情形下,不仅太子刘据自己每日小心谨慎,就连卫皇后都整日小心防备,远避嫌疑,生怕因为自己牵连到刘据。

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太子刘据难免会有一些把柄落入有心人眼中。

一次,太子刘据派遣使者前往甘泉宫向汉武帝问安,江充恰好也在甘泉宫,他见太子的使者坐着马车,在皇帝专用的驰道上行走,便将其逮捕问罪。

太子听说后,派人向江充求情说,“我并非爱惜车马,实在是不愿让皇上知道后,认为我平时没有管教左右,希望江先生宽恕!”

然而,身为酷吏的江充本就站在太子的对立面,如今好不容易拿到太子的把柄,岂会轻易放手,因而对于太子刘据的求情毫不理睬,径直上奏汉武帝,江充与太子由此生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