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人才之争

许都。

清河王府。

刘琦将诸葛亮庞统徐庶荀攸等谋士招来议事。

他手持一封迷信道:“据细作报来,曹操在下邳发布求贤令,倡导‘唯才是举’,不论出身门第,只论才能。

引来天下才能之士纷纷前去相投。

诸公以为该如何应对?

我堂堂汉室朝廷,为何争不过他一个地方诸侯?

我许都也设有求贤馆,何以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诸葛亮摇着羽扇,淡然说道:“依在下之见,大王设立招贤馆,本来就属多此一举。

大王若要求贤,只需恢复大汉取士之制,由各郡守举孝廉即可。

所荐举之才,入朝为郎官。

然后择优提拔任用。”

徐庶反驳道:“孔明难道不知,郡守为能地位稳固,都以举孝廉之权做交易。

他们所荐举之人,均为世家大族,当地豪强子弟。

未必是最优秀之人才。”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元直虽出身寒门,但如今已位居九卿,不必如此敏感。

大汉孝廉取士制度,能够延续数百年不变,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固然郡守荐举,皆为当地豪强子弟。

但由此,也将郡守与当地豪强捆绑到一起。

进而将世家大族,与朝廷捆绑在一块。

如此一来,朝廷与世家共同进退,休戚与共,故而才能得到天下士人拥护。”

刘琦微微点头道:“如此甚好,恢复旧制,即使无法选取最优秀人才,但至少能换来,天下士族对朝廷的认可。

他们推荐子弟入朝为官,也算重新归心于朝廷。”

徐庶道:“如此固然能吸引豪族世家子弟前来效命。

但大王不是说,曹操在徐州倡导唯才是举。

不论门第高低贵贱,只要有才能,均可为官。

那些寒门子弟,根本无法得到郡守荐举。

到时还是全都跑到曹操那里去。”

“这有何难?”

诸葛亮摇着羽扇,老神在在的道:“大王求贤,可两手运作。

其中朝廷,招募那些世家大族子弟。

另一方面,大王以清河王府名义,招募天下寒门学士前来效忠。

若论对寒士吸引,清河王府总比他曹操司空府,更能让人信服吧?”

刘琦道:“孔明之意,是也让我在许都‘唯才是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