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养的山羊膘肥体壮啊。”冯剑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支烟。
“就是没人买呢。”张老头说,“赶到集市上,也卖不了几只。”
“马家沟得有多少只羊啊?”冯剑问。
“哦,那可真不少,马三家20只,村西张顺18只……”林老头如数家珍,村民不闲着,养牛本钱太大,养羊就成了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了。
“哦,这样啊,马叔,你们算计算计总共有多少只可以卖,我帮你们问问啊。”冯剑想了想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感情好,我就知道冯教授有的是办法,哈。”马富贵笑得胡子翘起来。
太阳已经有些热了。
冯剑中午去马文瑄老头那里蹭饭,他提着两瓶汾酒。
进门看到客厅里坐着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者,脸色红润,穿着白棉布上衣,黑色布鞋。
“小冯来了,正要去找你呢,哈哈,这位是东方满堂——大作家,哈哈。”马老头介绍道。
“哦,东方老师您好,久闻大名,幸会幸会。”冯剑很恭敬的鞠躬行礼。
“哈哈,你就是马老哥说的小冯教授吧?哈,汾酒?好。”东方老头大笑,“我还怕老哥哥这里没有酒呢。”
东方子不只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剧作家,由他编剧的几个年代剧风靡全国。
“小冯啊,我看了你写的那个‘茶能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不需花’很是不俗,能不能割爱送给我?哈。”老头很是开朗。
“东方老师,这个我已经送给二爷爷了,呵呵。”冯剑看着马文瑄。
“他是不好意跟我抢呢,老家伙就是鬼点子多,哈哈。”马文瑄笑道。
“我只是懂点皮毛,还请东方老师指点。”冯剑很是低调。
“你这皮毛,那我就是狗刨了,哈哈,小冯,谦虚过度了。”
三个人就闲聊,人上了年纪就容易回忆过去。东方满堂是本地人,到了退休年龄,就从尚都跑到西陲县来了,老头说叶落归根。
他和马文瑄都属于当时才俊,自然熟悉。
他们谈到了过去农村的事情,既有缅怀又有慨叹。冯剑听得很是入神。他对乡绅这个阶层有过“研究”,有段时间他甚至动过要写一部《乡绅》的想法,可一直都没有静下来。
冯剑就提出了这个话题:乡绅过去时一个村落的精神标杆,教化乡人,恩泽乡梓。
“古代,缙绅退休后,是要告老还乡的,不能呆在京师。他们返回老家,有自己的学识和人脉,就会影响一个村子,一座城池……”东方子娓娓而谈。
“建国初期,打倒了土豪,乡绅也就没落了,村干部都是贫下中农,一心为公,还是挺有威信的。”马文瑄老头也说道。
“可现在的村干部如果不能带领大家发家致富,也就没有威信喽,人心也散了——”东方满堂笑道。
“东方老师,我有个不情之请,呵呵,我老家有个剧本不错,您老能不能替我们把把关,润色一下?”冯剑想到了南雪说的那个剧本《爸妈的年代》,就把渤海大体介绍了一下,特别是讲了冯家村的改造。两个老头听得很有兴致。
“那就拿来让东方大作家看看呗,是吧?你都要小冯的字了啊?”马文瑄看着东方满堂笑。
“老哥哥都发话了,你们又这么看得起我这老头,老朽只能恭敬不如从命喽,哈哈。”东方子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