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眼神坚定,他迅速说道:“来人,传朕令,召集所有支持革新的官员和文人,准备应对最后的挑战。”
低沉有力的命令在书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声音撞击着书房的墙壁又反射回来,传入众人耳中,让人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股压迫感。
不多时,朱由检来到了京城最大的文人集会场所。
钱谦益和顾宪成召集了许多旧文人,正激烈批判新科举制度,钱谦益的声音在空中回荡,那尖锐的声音刺得人耳朵有些难受,同时引来一阵阵附和的欢呼声,声音嘈杂得如同市场一般。
顾宪成在一旁怒目而视,眼睛里像是要喷出火来,仿佛要将支持革新的人都钉在耻辱柱上。
朱由检静静站在门外,透过门缝看到场内的景象,老旧的门板有些粗糙,硌得他的手微微有些疼。
突然,他大步流星走进会场,身后跟着严悦和一众支持革新的文人。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一时间,会场内的气氛紧张而凝重,仿佛空气都凝固了,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皇上驾到!”侍卫高声宣布,那声音如同洪钟敲响,声波震动着空气,让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强大的冲击力,令人心生敬畏。
钱谦益和顾宪成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钱谦益、顾宪成,你们的嘴皮子再利索,也无法改变现实。”朱由检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就像重锤砸在众人耳畔,耳朵里嗡嗡作响,“新科举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新科举选拔出的人才,在军事防御上,加强了边疆的守卫,让外敌不敢轻易进犯。
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的新政策促进了商业繁荣,集市上热闹非凡,百姓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了。
在社会治理上,让地方治安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
那些被你们贬低的人才,已经在大明的土地上发光发热。”
严悦站在朱由检身旁,她的目光坚定,仿佛有一团火焰在燃烧。
她轻轻握紧拳头,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泛白,随时准备为革新的事业而战。
“你们顽固不化,拒绝接受新事物,只会让大明走向衰亡。”朱由检的话掷地有声,一字一句都像敲打在旧文人的心口,让他们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