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荣阳一见来人竟是萧太后,脸色瞬间变得惶恐起来。他连忙起身,快步迎上前去,亲自扶住萧太后,并关切地问道:“太后您怎么来了!”说着便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萧太后,一同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之前。
萧太后轻轻地摩挲着那雕刻精美的扶手,目光缓缓扫过整个议事殿,她的声音清朗而有力地响起:“哀家,已经好多年未曾踏入这议事殿了!老伙计,咱俩可是好久都没有相见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萧太后微微抬起手,轻轻拍了拍那扶手,仿佛是在与一位久违的老友亲切地打着招呼。
她从容不迫地走到龙椅前,板板正正地坐了上去,双手自然地交叠放在拐杖之上,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威严和庄重。
“遥想当年,先帝突然驾崩,将年幼的皇帝托付给了哀家。那时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忧患重重,哀家日夜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稍有不慎便让这大梁江山毁于一旦。我殚精竭虑唯恐行差踏错辜负了先帝对我的重托!所幸,哀家总算是没有愧对列祖列宗!”
说到此处,萧太后慢慢地站起身来,面向一侧,远远地拱手作揖,那动作优雅而虔诚,就好似正在向已逝的先帝和祖宗们汇报自己这些年来的功绩,并以此表达深深的敬意和告慰。
萧太后重新坐回龙椅,目光炯炯地看向下方众人,再次开口问道:“皇帝在位三十余年!可当的起国泰民安?可当的起攘外安内?可还算的是一位好父亲?”
她那犀利的目光直直地望向垂手在侧的儿子,眼中满是愤怒和失望,仿佛对他的无能感到无比的愤恨与无奈。
"你既然一心想要享受这身为君王所带来的欢乐,哀家也不会强行阻拦于你!毕竟,上天眷顾,让你生下了两个出色的儿子!待到时机成熟,将这大好河山交付给他们手中,咱们大梁在未来的数十年间,自然能够高枕无忧!" 萧太后说到此处,稍稍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她的声音突然变得凌厉起来,如同一把利剑直刺人心。
"你现在是做什么!自毁国祚!自断根基!兄弟尚未相残,你便迫不及待的举刀相向!" 萧太后的话语如同惊雷一般在大殿内炸响,令人不禁心头一颤。
她深深地叹息了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悲凉:"你若执意要杀掉阿蛮,为娘不拦你!为娘只想问一句:阿蛮死后,谁可迎敌!谁可威慑四方!谁可力压各部族!阿蛮死,大梁崩!"
随着萧太后这番话落下,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静得连一根针掉落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众人面面相觑,皆是被萧太后这一番言辞震撼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席问话不仅仅是针对皇帝一人,更是犹如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在场每一个大臣的心头上。
拓跋荣阳低垂着头,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双唇紧闭着,不敢回应萧太后那凌厉的质问。时间倒流二十年,他尚可搬出德高望重的老元帅,但如今岁月如梭,老帅已然年迈苍苍,早已经过了驰骋沙场的年岁。而老帅之所以依旧执掌帅印,也是为了制衡拓跋炽手中日益膨胀的兵权。
萧太后威严地扫视着整个大殿,她那犀利的目光如同两道闪电,所到之处众人皆纷纷低头,无人胆敢与之对视。
“拓跋荣阳啊,哀家苦口婆心地教导于你,可你却偏偏学不会做人的道理和治国之道。你怎么就单单只学会用那些阴谋诡计!原本好好的一个大梁国,竟然被你折腾得民不聊生!”萧太后越说越是气愤,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
“这些孙子,是哀家看着长大的,个个是哀家的心头肉!你怎么就不知道让他们兄友弟恭共卫大梁?反而是你这当爹的急于让他们自相残杀!”说到最后,萧太后已是怒不可遏,浑身颤抖起来。
萧太后满脸失望之色,眼中甚至隐隐有泪光闪烁,她痛心疾首地说道:“筱儿自幼聪敏,本应是治国良君,却被你教的玩弄心机,阴狠毒辣!也罢,亦不失为一国之君!反倒是你憎恨厌恶的阿蛮最成器!统兵之才天纵赋之!这些年南征北战无往不利!你若好好教导这俩孩子,一君一辅,何愁大梁不兴,何愁大梁不独霸天下!”
萧太后抬起头来,仰天发出一声长叹,似乎想要将心中所有的愤懑与不甘都宣泄出来一般。她微微摇着头,口中喃喃自语道:“唉……真是猪油蒙了心啊!”
萧太后猛地举起手中的拐杖,重重地敲击在了脚下那光滑如镜的玉石地面之上,发出清脆而响亮的撞击声。在场的众人听到这声音皆是心头一颤,纷纷低下头去,不敢直视萧太后那威严凌厉的目光。
最后,萧太后再次将手指向了拓跋筱,语气严厉地告诫道:“筱儿,如果你有志于成为一代雄主,那就千万不要被你那糊涂的父亲蒙蔽了心智!快快丢弃掉那些阴暗卑鄙、见不得人的心思和手段吧!要知道,真正的王者应当是以堂堂正正之势去争夺皇位,凭借自身的德行和实力让人发自内心地信服并甘愿臣服,而绝非依靠机关算尽的阴谋诡计去迫害他人!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伟大的霸业!”
只见萧太后缓缓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她那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圈在场众人后,沉声道:“哀家言尽于此!从今往后,哀家绝不会再多说半个字!诸位爱卿应当静下心来仔细思量一番,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倘若国家根基动摇,你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语罢,萧太后迈步走向拓跋炽所在之处。拓跋炽见此情形,赶忙恭恭敬敬地向萧太后行了一个大礼。
萧太后微微颔首,表示对拓跋炽礼数的认可,紧接着,她伸出一只手,重重地拍在了拓跋炽宽厚的肩膀上,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之情:“阿蛮啊,真是好样的!咱们拓跋家的男儿理当如此!为人处世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面对困难要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本色啊!”
拓跋炽闻听此言,连忙再次躬身施礼道:“孙儿实在是愧不敢当!”
然而,萧太后却斩钉截铁地说道:“不,你当之无愧!”
随后,萧太后转过身去,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离开了议政殿。今日在此,她终于得以一吐为快,将这些年来积压在心底的话语毫无保留地倾诉而出。至于那些大臣们究竟会不会听从她的劝告,那就只能看他们各自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