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又问:“那气和针一扎进去就碰上,这又是咋回事呢?”
岐伯回答:“这种情况啊,是因为人体的阴阳特别和谐,就像一对恩爱的夫妻,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气血呢,就像顺滑的油,在身体里畅快地流动。所以针一扎进去,气就像听到召唤的小伙伴,马上跑过来和针碰面,速度可快啦。”
这气和针的相遇,就像一场浪漫的“约会”,阴阳和谐的身体,就像给它们搭建了一个完美的约会舞台,让它们能迅速地相聚。
针后气独行:身体的“慢节奏”
“黄帝曰:‘针已出气独行奈何?’岐伯曰:‘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沉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
黄帝又好奇地问:“针拔出来了,气才自己走,这是为啥呢?”
岐伯解释道:“这种人啊,身体里阴气多,阳气少。阴气就像个慢性子,喜欢往深处钻,藏起来;阳气呢,轻飘飘地浮在上面。当针刺的时候,阴气反应比较慢,还在慢悠悠地挪动,等针拔出来了,它才反应过来,慢慢地跟在后面走,所以就出现针已出,气独行的情况啦。”
您瞧瞧,这阴气多的人,身体就像一台节奏慢的“机器”,气的行动也跟着慢吞吞的,连针刺反应都比别人“慢半拍”。
数刺乃知:寻找身体的“敏感点”
“黄帝曰:‘数刺乃知奈何?’岐伯曰:‘此人之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
黄帝接着问:“扎好几针才有感觉,这又是咋回事呢?”
岐伯说:“这种人啊,身体里阴气占了大头,阳气就那么一点点。他们的气就像陷入泥沼的车子,沉在那里,要让气动起来可不容易。所以得扎好几针,就像不断地给车子加油门,折腾好几下,气才慢慢有反应,人才能感觉到针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