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这气血在身体里的运行,就像一场刺激的冒险之旅。一开始像短跑健将,冲劲十足,跑着跑着,速度就慢下来了,就像咱们出门玩耍,刚开始活力满满,玩一会儿就有点累了,得缓缓劲儿。

经脉动输:不同“道路”的独特使命

“黄帝曰:‘足之阳明,何因而动?’岐伯曰:‘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顑,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故阴阳上下,其动也若一。故阳病而阳脉小者为逆,阴病而阴脉大者为逆。故阴阳俱静俱动,若引绳相倾者病。’”

黄帝对足阳明胃经的跳动特别感兴趣,又问:“岐伯啊,这足阳明胃经为啥会动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胃里的气往上输送到肺,其中有一种特别彪悍的气,就像一群勇猛的小战士,一路往上冲,沿着咽喉,跑到头面部的各个孔窍,顺着眼睛的脉络进入脑,再从颧骨出来,向下到客主人穴,沿着牙床,与阳明经汇合,然后向下到人迎穴。这就是胃气别出一条道,走到阳明经的路线。所以啊,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它们的跳动都是有规律的,就像配合默契的小伙伴。要是阳经有毛病,阳经的脉象反而变小,或者阴经有病,阴经的脉象却变大,这就像小伙伴闹别扭了,不按常理出牌,这就是不好的征兆。如果阴阳经脉跳动要么都特别安静,要么都特别活跃,就像拔河一样,两边用力不均,那身体肯定就生病了。”

您瞧瞧,这足阳明胃经的跳动,背后藏着这么复杂又有趣的故事。就像城市里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输任务和运行规律,要是规律乱了,整个城市的“交通”就会出问题。

肾经脉动:生命之根的“隐秘节奏”

“黄帝曰:‘足少阴何因而动?’岐伯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斜入踝,出属跗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

黄帝又把目光转向了足少阴肾经,问:“岐伯啊,这足少阴肾经为啥会动呢?”

岐伯回答说:“这就得提到冲脉啦,冲脉就像十二条经脉的‘海洋’,它和足少阴肾经的大络,从肾的下面出发,在气街这个地方冒出来,沿着大腿内侧,斜着进入腘窝,再沿着胫骨内侧,和足少阴肾经并行,一直往下到内踝的后面,进入脚底。它还有一条分支,斜着进入脚踝,出来后连到足背上,进入大脚趾之间,把气血灌注到各个脉络里,让脚和小腿都能得到温暖。这条经脉就是经常跳动的,给身体的下部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