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隐忧乍现挽狂澜,智勇破局守太平

苏瑶见萧逸如此,便不再言语。

她知道他一旦陷入这种状态,旁人难以打扰。

萧逸则一心沉浸在思绪中,那不安之感如影随形,促使他加快批阅奏折的速度,试图将不安驱散在这忙碌之中。

寝殿内,烛火摇曳,昏黄的烛光将萧逸的身影拉得老长,那影子在墙上晃荡,像是不安的幽灵。

他批阅奏折的速度比以往更快,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这声音就像一首急促的战鼓曲,一下下敲打着寂静的寝殿。

奏折上的字迹力透纸背,墨渍在烛光下微微反光,可见他此刻内心的波澜。

苏瑶静静地坐在一旁,手中绣着一方帕子,针线在她指尖灵活地翻飞,时不时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她却时不时抬头看向萧逸,目光中带着担忧,眉宇间也皱起了小小的纹路。

白日里,萧逸在朝堂上谈笑风生,那声音爽朗而自信,仿佛一切如常。

可苏瑶知道,他心中的那根弦绷得紧紧的,她似乎能听到那根弦在萧逸心中紧绷的嗡嗡声。

他频繁召见各部官员,看似随意闲聊,实则不动声色地打探着各方消息,萧逸的目光像钩子一样,悄悄从官员们的脸上、话语间获取信息。

宫里的侍卫也增加了,巡逻的脚步声频繁地在宫殿的廊道里回响,气氛明显比以往紧张了许多。

萧逸甚至亲自检查了宫中的防御,他的手触摸着宫墙的砖石,感受着它们的坚硬与冰冷,每个角落都不放过,力求万无一失。

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暗藏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就像一块沉甸甸的乌云,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苏瑶能感觉到,萧逸在等待,等待着那只“靴子”落地。

这“靴子”落得比他们想象中更快。

不过几日,各地奏折雪片般飞来,奏折在空中划过,发出轻微的呼呼声。

上面都写着同样的内容——粮食减产!

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一个个脸色煞白,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交头接耳的声音嘈杂而慌乱。

“陛下,今年气候异常,各地都出现了旱情,恐怕……”一位老臣颤巍巍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话还没说完,就被另一位大臣打断,“旱情?老臣怎么听说,有些地方明明风调雨顺,却也颗粒无收!这其中,恐怕另有隐情!”

“另有隐情?什么隐情?莫非是有人故意捣鬼?”

“这……这可如何是好?若是粮食不足,百姓们岂不是要……”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人声鼎沸,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乱成一团。

萧逸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可怕,眼神冰冷得像冬日的湖水。

苏瑶站在他身旁,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寒意,那寒意像是实质的冷风,吹得她微微颤抖。

“肃静!”萧逸一声怒喝,这声音如同惊雷在朝堂上炸响,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人们紧张的呼吸声。

他扫视了一眼众人,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众爱卿不必惊慌,此事朕自有定夺。”

散朝后,萧逸和苏瑶回到寝宫,两人都沉默不语。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都可能断裂,这种寂静让人觉得压抑。

“瑶儿,朕要亲自去看看。”萧逸突然开口,语气坚定,声音沉稳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