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丽瞬间明白了老马头的意思,她从老马头手里抢过钢盆,一溜烟地跑到河沟旁,舀了一盆水端过来。
“马叔,你是说明年药材能涨价?”陈秀丽眼中的喜色掩饰不住。
老马头接过钢盆,没再说话。
陈秀丽当晚给林玉琴去了电话,询问市场情况,林玉琴兴致不高,直言比去年好一些,但总体价格还是比前年低不少。
二人聊起近况,林玉琴知道陈秀丽赚了钱,也替她高兴,好心提醒她,既然有了钱,应该想办法让君君去市里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陈秀丽看向已经睡熟的君君,陷入沉思。
君君学习很好,一直都是班级里的第一名,王萍每次去接她的时候,都扬眉吐气,恨不得让全学校人都知道她是君君的姥姥。
农村的教育资源确实不好,林玉琴家的最小的儿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太平镇这边要到初中才有英语课。
城乡的教育差距绝非个人能力所能缩减。
要不,转到市里去上学?林玉琴说有个特别好的十二年制私立寄宿学校,每年的高考状元几乎都出自这所学校。
陈秀丽的想法刚出口,就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包括远在青岛的陈立业。
“市里的确有更好的教育,可你不能陪她在身边,过去没有意义。“
”这所学校是寄宿制,需要考试,学习不好的孩子,人家还不要呢。“陈秀丽想试一试。
陈立业有些恼火,”这么小,你让她寄宿!“
陈秀丽不解,父母不同意,舍不得孩子在她的意料之中,陈立业不应该,他是从山里走出的孩子,没有谁比他更能体会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不瞒你说,想到她去寄宿,我心里也不好受,舍不得,可是眼前有好机会,没把握好,就是我这当妈的责任。哪怕她去了,没考上,我也认了。再说寄宿的事,学校会筛选出适合寄宿的孩子,入学考试方方面面都有考量。”
陈立业还想反驳,可他了解陈秀丽,只要她认准的事没有足够的理由反驳,她不会轻易妥协,而自己的理由又太过苍白,父母望女成龙,本也没错,他灵机一动,想到一个缓兵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