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疯

枫先生的梦 尘先生 1449 字 12小时前

在那遥远偏僻的山村里,有一个名叫李乱的穷书生。他家的茅屋破败不堪,屋内仅有一张摇摇晃晃的书桌、几条长短不一的板凳和一张满是补丁的硬板床,四壁空空,徒留岁月侵蚀的痕迹。李乱却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着富贵荣华的美梦,将科举视为改变命运、跳出这穷困泥沼的唯一途径。

李乱自幼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常能出口成章,在这小小的山村里也算是小有名气。他自恃有才,心比天高,对科举高中充满了无限的渴望与自信。为了能在科举之途有所建树,李乱的生活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晨曦微露之时,当整个山村还被晨雾笼罩,他便已端坐于书桌前,借着那微弱的晨光,诵读诗书。夏日,酷热难耐,屋内如蒸笼一般,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浑然不觉,手中的书本一刻也未曾放下,蚊虫肆意叮咬,他只是随手挥赶,眼睛始终未离开书卷,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冬日,寒风呼啸着从破旧的门缝窗隙中钻进来,手脚冻得麻木,他便呵口热气暖暖手,继续提笔书写,那冰冷的墨汁在笔下缓缓流淌,写下的是他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终于,科考的日子来临,李乱带着满心的期待与紧张,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历经艰辛。干粮吃完了,就以野果山泉充饥;鞋底磨破了,便用草绳简单捆绑后继续前行。

抵达京城后,望着繁华的都市与众多意气风发的学子,李乱心中虽有一丝忐忑,但更多的是壮志豪情。进入考场,那狭小的空间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氛。李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当考题发下,他先是仔细审题,脑海中迅速梳理着多年所学知识。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那笔触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仿佛是他与命运的对话。周围考生们的咳嗽声、叹息声,都无法干扰他的思绪,他完全沉浸在对题目的解答之中,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积累,洋洋洒洒地书写着一篇篇文章,只盼能博得考官的青睐。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每次科考,他都如折翼之鸟,黯然铩羽而归。岁月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他从一个意气风发、面容俊朗的少年逐渐变成了面容憔悴、眼神沧桑的中年人,背也微微驼了,可那对科举的执着却如同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烧。

邻里们起初还对他抱有同情与期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见他屡试不中,便开始嘲笑他的迂腐和不知变通。妻子看着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埋头于书本,家中生活却毫无起色,也常常暗自垂泪,劝他放弃这遥不可及的梦想,务实些耕种家中那几亩薄田,好歹能维持生计。可李乱对这些劝告置若罔闻,坚信自己总有一日能冲破这科举的难关,鱼跃龙门,让世人刮目相看。

这一年,科考的日子又如约而至。李乱家中早已一贫如洗,为了凑足前往京城赶考的盘缠,他不得不放下读书人的清高,四处求借。他穿梭于邻里之间,陪着笑脸,诉说着自己的苦衷与抱负,却只换来无数的白眼和冷遇。那些曾经与他有过些许交情的人,如今也对他避而远之,生怕他的穷酸气沾染到自己。好不容易,在几位远方亲戚的接济下,他才勉强凑够了路费,踏上了那充满希望与未知的赶考之路。

考试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李乱在考场上绞尽脑汁,奋笔疾书,将自己多年所学尽情挥洒。待考试过后,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家中,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一般,瘫倒在床上。可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一面等待放榜,一面继续埋头苦读,为下一次科考做准备。

一日,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户洒在李乱那张满是疲惫的脸上。他正在家中诵读诗书,那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在寂静的小院里回荡。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打破了往日的平静。李乱皱了皱眉头,放下手中的书本,缓缓起身,走向门口。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位官差模样的人朝他家走来。那官差身着华丽的官服,昂首挺胸,手中拿着一卷精美的喜报,脸上洋溢着喜气洋洋的笑容。官差走到李乱家的小院前,停下脚步,清了清嗓子,大声喊道:“李乱接喜报,恭喜李老爷高中二甲!”

李乱先是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揉了揉耳朵,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官差和周围欢呼雀跃的人群。随后,他猛地冲出门去,双手颤抖着接过喜报,反复确认上面的名字和内容。当他确定这一切都是真的时,不禁喜极而泣,泪水夺眶而出,顺着他那消瘦的脸颊滑落。

“我中了,我终于中了!”李乱激动地大喊着,声音响彻整个山村。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有了回报,所有的苦难与屈辱都烟消云散。

一时间,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平日里对他爱搭不理、冷嘲热讽的邻居们纷纷改变了态度,争先恐后地前来道贺。他们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嘴里说着各种恭维的话。“李老爷真是文曲星下凡啊,我早就看出您绝非池中之物!”“这是咱们村子的大喜事啊,李老爷日后飞黄腾达,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街坊!”乡绅们也闻风而动,带着厚礼登门拜访。他们身着华丽的绸缎衣服,大腹便便地走进李乱家中,将一箱箱珍贵的礼品摆放整齐,称赞他年少有为、才华横溢,日后必定官运亨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乱的妻子原本正坐在屋内暗自叹息,为家中的生活发愁。听到外面的喧闹声,她疑惑地走出屋子,当得知丈夫高中的消息后,脸上先是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随后转为狂喜。她忙里忙外,招呼着前来道贺的客人,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心中满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李乱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得意与畅快。他站在小院中央,接受着众人的朝拜与祝贺,仿佛自己已经成为了人上人,从此便可光宗耀祖,享尽荣华富贵。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骄傲与自信,挺直了腰杆,仿佛身上的破旧衣衫也无法掩盖他那即将绽放的光芒。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这巨大的喜悦中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至极的玩笑。原来,那官差在送喜报的途中,因一时疏忽,看错了地址,将本应送到邻村那位与李乱同名同姓考生家中的喜报,误送到了李乱这里。当真相被揭开时,那些前来道贺的人瞬间变了脸色。乡绅们脸色阴沉,二话不说,索回了刚刚送来的礼物,带着手下人气冲冲地离开了。邻居们也收起了那虚假的笑容,在背后指指点点,冷嘲热讽。“哼,我就说他怎么可能中举,原来是一场误会,真是笑死人了!”“还以为他真有什么本事,原来是空欢喜一场,这下可丢人丢大了!”

李乱听到这些话,如遭雷击。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觉得自己仿佛从云端坠入了万丈深渊。巨大的落差让他的精神瞬间崩溃,他眼神呆滞,喃喃自语:“不,这不可能,我明明中了,这喜报都在我手中……”他疯狂地翻看着手中的喜报,试图找到一丝这不是误会的证据,可那冰冷的事实却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他开始在小院里来回踱步,时而癫狂大笑,笑声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时而喃喃自语,口中念叨着:“我中了,我中了……”整个人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与疯狂之中。他的妻子试图唤醒他,可他却仿佛听不到妻子的呼唤,依旧沉浸在自己破碎的美梦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乱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他不再读书,也不再打理自己,整日蓬头垢面,在那破旧的小院里徘徊游荡,继续做着他那永远无法实现的富贵梦。而山村的生活,依旧按照它原本的轨迹缓缓流淌,似乎李乱的这场闹剧,不过是一阵无关紧要的风,吹过便散,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