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战殇

将军府内,太子、齐王、齐王世子与李忠进的身影,显得格外凝重。

阳光虽暖,却似乎难以穿透他们眉宇间的忧虑,仿佛连时间都在这一刻放慢了脚步,静待着他们的决策。

太子眉宇间透露出决断。他主张主动出击,眼神中闪烁着不容退缩的光芒。他拍了拍桌子,说:“坐以待毙,非君子所为。百万鞑靼铁骑压境,若不先发制人,他们不断用人海战术来消耗守军力量,岂不要被蚕食殆尽?”。

而李忠进作为身经百战的关口守将,此刻却面容忧愁,眼神深邃。他对敌我双方的了解,如同对自己家的院子一般熟悉。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殿下,昔日燕州军建制齐全,骑兵骁勇,主动出击尚且难以在鞑靼人手中讨得便宜。如今,燕州军元气大伤,羽林军又以步兵为主,主动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臣以为,此计不妥。”

齐王与其世子,父子二人,静默不语,只是凝视着那沙盘之上,仿佛能从那错落有致的棋子中,窥见战局的微妙变化。他们的沉默,并非无动于衷,而是在心中默默权衡,思考着更为周全之策。

门外,谢六与青龙二人,也不说话,沉默的晒着太阳,不经意的落位,却将进出厅堂的路都堵住了。

阳光洒在他们坚实的甲胄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与门内的紧张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犹如陷入迷雾之中的航船,找不到前行的方向时,突然,号角声震耳欲聋,划破了宁静,如同不祥之兆,宣告着鞑靼人新一轮攻城的开始。

李忠进作为铁云关守将,首当其冲,瞬间从沉思中惊醒,他一把抓过头盔,匆匆行礼,脚步如风,直奔城头而去。

同时,青龙目光敏锐地捕捉到太子直奔粮仓而去的身影,毫不犹豫地紧随其后。他知道,粮草乃军中之重,太子的决定,定有其深意。

齐王世子向齐王行了告别之礼,也毅然前往城头。他的眼中,原本所有的情绪,一瞬间都被他调动成了对胜利的渴望,更有对家国天下的责任与担当。

然而,齐王,这位老练的政客,却在这一片混乱中显得格外冷静。

他依旧坐在沙盘前,目光如炬,仿佛要将这战局看透。

终于,在漫长的沉默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谢爵爷,往后,你便是冉儿的夫婿,我齐王府的郡马爷。世子,也就是你的大舅哥。他作战英勇,但战场上危机四伏,对面更有神箭手专门挑将领射杀。本王以你岳丈的身份,恳请你,护他周全。本王在此等你归来。”言罢,他深深地鞠了一躬,那姿态,是一个老父亲诚恳的请求。

谢六急忙闪身避开这一鞠躬,双手扶起齐王,眼神闪烁。他深深看了齐王一眼,无需多言,点了点头,那份承诺已深深刻在心中。转身,他如同风起,朝城头奔去。

齐王目送着谢六离去的背影,缓缓坐了回去,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那叹息,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是对战争的恐惧,更是对亲情的牵挂。然而,在这战场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他,也不例外。

秦潇武作为齐王世子,却从不是养尊处优之辈。他从小勤练武功,苦修兵法,而且自幼从军,一直以军人自处。

只见他上了城楼,便开始拉弓搭箭一边指挥士兵作战,一边查缺补漏,果然有大将之风。

谢六赶到他的身边,只是和他点了点头,他当即明白了这是他的父王给他送来的保障。当下也不矫情,打了个招呼就继续射箭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