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及形成原因
背斜
定义:背斜是一种向上凸起的地层结构,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心部分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
形成原因:主要由地壳运动造成,如板块碰撞或地壳压缩。
地垒
定义:地垒是两个同性质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两侧低而中间高。
形成原因:与地壳的水平拉伸作用有关,由于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中间块体向上隆起,两侧地块相对下降而形成。
二、形态特点
背斜
岩层弯曲呈向上凸起的形态。
地形上,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可能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但也可能因“地形倒置”现象而成为山岭的一部分)。
地垒
由两个倾向相背的断层及其间的上升断块构成。
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断块山,如华山、泰山等。
三、地质意义及应用
背斜
常成为油气和地下水的良好储集地,对勘探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在工程建设中,需注意背斜部位的岩石拉张易导致稳定性问题。
地垒
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现象,地垒对于研究地壳运动和断层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貌景观上,地垒形成的断块山往往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