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我收下了,可我懒得看你们这些废话!”
“这些年来,你们又何时遵守过和亲之约?对大汉的边境无止境地骚扰,边境上的百姓是恨透了你们;
如今我大军已至,要指望汉匈之间停战,就要你们匈奴人来求和,带上这些年大汉送过去的金银物资和女人,一样都不能少。
否则,我就送你们下去问问,死在你们手里无数百姓的冤魂,答不答应!”
……
尽管热血上头,苏云终究是忍住了手,没有斩了匈奴的来使。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这时还比较尊重这个规矩,况且要真斩了匈奴的使臣,那就相当于和匈奴彻底撕破脸了。
不是规矩救了他一命,而是当今的情形救了他一命。
在匈奴人的眼中,使者被杀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毕竟真杀了使者,以后就没人敢来出使了,这就意味着,两个国家关系的彻底破裂,只能靠战争分出个输赢。
宝剑入鞘,那使臣再没了刚才的嚣张跋扈,只敢唯唯诺诺地躲到一旁。
“回去将这话一字不落的,告诉你们左贤王,我也不打算为难你,你走吧。”
苏云挥了挥手,放那使臣离开了。
汉朝当真是对匈奴妥协已久,剑架在匈奴使臣的脖子上,匈奴使臣仍然不肯跪下,可见他们早已视自己为高傲的民族。
放走了匈奴使臣,苏云捡起了扔在地上的,用兽皮做的信;
随手扔到了火炉里,然后潇洒离开。
—————————
匈奴左贤王听到匈奴使臣带过去的原话,也是感到无比地震惊。
他也没想到大汉会那么勇,这和他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在他眼里,这是个屈膝久了的民族。
怎么突然硬起来了?
由于拿不定主意,他迅速地将消息整理了起来,传回了匈奴王庭。
此时正值匈奴单于之位的交接之际,容不得丝毫马虎。
毕竟,让匈奴王庭那边拿主意,出了事他不用担责任。
~
中军大帐。
“你这么说确实很帅,和我当年有的一拼。
不过据我来看,这位匈奴左贤王并不是等闲之辈,他必然会把消息传回匈奴王庭,我们可以利用消息传回去这个时间里偷袭他们。”韩信说着自己的建议,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