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颂芝不敢有丝毫大意,更不敢随意挪动娘娘的身体,生怕会给伤势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她手忙脚乱地从怀中掏出一方洁白的手帕,
小心翼翼地捂住年世兰头上不断涌出的鲜血,试图阻止那骇人的血流继续蔓延。
周宁海听到了颂芝的呼喊声后,拖着他那条残疾的腿,
却以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带着一群人急匆匆地冲进了房间。
当他一眼看到自家娘娘如此惨状时,心疼,心急如焚
“赶快,赶快把娘娘小心地抬回翊坤宫!
另外,立刻派人去请太医速速赶到翊坤宫!不得有误!”
周宁海一边指挥着手下的人行动,
一边冲过去抱走年世兰,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
众人匆匆将年世兰抬回翊坤宫,安置在床上。
颂芝守在床边,眼睛哭得红肿,口中不停念叨着:
“娘娘一定会没事的,一定会没事的。”
周宁海则在宫门外来回踱步,焦急等待着太医到来。
不多时,太医背着药箱气喘吁吁赶来。进得屋内,便赶忙上前诊脉。
只见太医眉头紧皱,片刻后才缓缓道:“娘娘这伤虽重,但好在并未伤及要害,
只是失血过多导致昏迷不醒,待老夫开些补血养气的方子,好生调养便是。”
众人听了这话,方才松了口气。
周宁海“李太医,那我家什么时候才会醒。”
李太医捻着胡须,沉吟道:
“这可说不准,少则半日,多则一两日,要看娘娘自身的恢复能力。
这期间需得精心照料,若有任何异常,即刻差人唤我。”
说完便匆匆去开药方了。
周宁海走进屋内,对着颂芝低声吩咐:“你仔细守着娘娘,我亲自去小厨房盯着熬药。”
颂芝连连点头。
很快各宫都知道了华贵妃满脸血的被抬回了翊坤宫。
这华贵妃受伤昏迷不醒的事情,也很快惊动了寿康宫的太后。
当太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那张原本慈祥而威严的脸上瞬间露出了满满的不可置信之色,
她难以置信地望向身旁的竹息,问道:“你刚才说什么?到底是谁出了事?”
竹息连忙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太后娘娘,是华贵妃娘娘。”
太后闻言脸色大变,心中暗自思忖起来。
要知道,这华贵妃可是年羹尧的妹妹,倘若她真有个三长两短,
那到时候可如何跟年家交代啊!
想到此处,太后急忙催促道:“快快快,赶紧备轿去翎坤宫!”
其实这些日子以来,关于华贵妃在后宫之中肆意折腾其他妃嫔的事情,太后心里可谓是一清二楚。
她原以为很快就会听到淑嫔或是莞嫔因华贵妃的刁难而不幸小产的消息,
又或者是端嫔被华贵妃欺凌而出事。
若是她们出了事太后只会说一声不中用
然而,让太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最先出事的人居然不是她们,
而是一向骄横跋扈、风头正盛的华贵妃年世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