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方子都是因为服药之人的身体状况不能内服,或是有些药对内脏有损伤,不适宜内服而研究出来的。书里不止讲了方子,还讲了如何推衍,如何用不同的药替代,以及身体吸收和内脏吸收的差别如何调整。
季父带着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尝试,试图研究更多的药方,补充在书里留给后人。
赐婚圣旨下来后,季母就和祖母开始准备嫁妆,温月也一点不管,照旧天天跑医馆,就连乔谨丞和尼可来找她也不乐意出去。
凭着这股子劲,再加上以前学的一些林林总总的内容,她不到一年就能在医馆专门帮妇人看一些简单的病症了。
为了研究缝合术,温月买了不少小动物和鸡鸭猪肉来练习,季家桌上吃的肉都能看见针眼。
乔谨丞有空就去医馆陪着她,他怜悯那些可怜的小动物,就让受伤的兵士去找她缝合。那些受了伤还要挨针扎的士兵知道自己拯救了多少可爱的小鸡小鸭,想必也会十分欣慰吧。
温月得了能练习的人体当然更高兴了,毕竟人受伤的情况千奇百怪,她也能积累更多的经验。现在她已经学会了深度缝合,又在研究怎么缝合肌腱和血管,试图给断指的人接手指头。
季父的医术不是盖的,即使不用他御医的名号也很容易打出名头,加上温月的缝合术推广,季家医馆很快就在広州打出了名声,还凭着几种家传秘药收入颇丰。
乔谨丞见二哥一心从军,就帮他在军中谋了个九品的校尉。二哥凭着过硬的身手在军中立住了脚,因着沿海的海盗不少,连连立功升职,终于圆了他从军杀敌的心愿,这就不多加叙述了。
三哥的建材研究也有了成果。
他在城外寻了块地重新建了砖窑,却不是烧砖,而是用于实验。他发现石灰石的重要作用,研究出了一种类似于水泥的灰泥,又用灰泥加砂石搞出了混凝土。混凝土的坚固耐用自不必说,重要的是不必像砖石一样通过烧窑成型,而是可以按需要塑形。
乔谨丞看到了混凝土的潜力,先给他授了都督府的都事一职,让他主管修建城墙和道路等工作,道路变成水泥路之后,広州城通往附近的几个城池的交通速度都提高了很多。
后来乔谨丞把这种材料又上报到朝廷,朝廷也开始大量的使用混凝土和水泥铺路,整个闵国的交通要道为之一新,商业迅速发展,人民也肉眼可见的富裕起来,这都是后话。
温月和乔谨丞的婚礼很是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