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说穿不穿都一样,省得把鞋子磨烂了。
两个人起早贪黑,中午就在地里随便吃些干粮,后来算工分的时候分到了粮票,两人脸上都带了笑容。
外婆每次说起这段往事,都会热泪盈眶。
后来大干旱,一家子大人小孩差点饿死在那段艰苦日子里,树皮草根,连鞋底都拿来吃,个个饿得面黄肌瘦,看到什么都要尝尝能不能吃。
还好那段艰苦岁月过去了。
外婆说,为了买些米面,外公会提前一天背上他自己编的簸箕箩筐和一背篓的土豆走路去县城,找个旅社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就去集上卖了东西买米面,然后当天赶回来,总是要到深更半夜才能到家。
路上担心遇到抢东西的,在旅社担心遇到偷东西的,全程提心吊胆,所以村子里的人都结伴而行。
这么来回一次,要耗去很多精力,得缓好久。
因为年轻那会儿翻山越岭,走的路太多了,五十多岁的时候外公的腿脚就不太好,雨天疼进心,天晴了也得拄个拐棍。
杨冬青还记得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在很远的一片地里种了苦荞,到了收获的时候,外公中午都不回家,因为苦荞要在地里晒几天才背回家脱粒,鸟雀总是叽叽喳喳地飞来一片啄苦荞,又“呼啦”的乌泱泱一片飞走,外公要在地里守着驱赶鸟雀。
那时候杨冬青就负责给外公送午饭,早上外公会和他一起把牛赶到地里——苦荞地里草很嫩,中午杨冬青回家吃饭,外公就一并看着牛,等杨冬青带午饭来地里。
为了驱赶鸟雀,外公会用木棍敲一个塑料瓶子,嘴里发出声音在地里走来走去。
离地不远处有个大水塘子,经常有人来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