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现今白毅将军所率的三万精骑仍滞留于燕国疆土之内,倘若王上有意惩戒燕国一番,以白毅将军之勇武和韬略,必定能够让燕国君臣深切领略到我大楚的赫赫威严呐!”
理政大臣子闾霍然起身,拱手进言,言辞间满是激昂与愤慨。
忆及去岁,燕国国相前来楚国求助之际,那副恭敬有加,甚至是卑躬屈膝的模样至今让在场之人记忆犹新。
当时的燕国,面对国内肆虐的戎狄之乱束手无策,只得厚着脸皮向楚国求救。
而楚国出于邦交情谊以及战略考量,这才决定对燕国伸出援手,派遣大军协助燕国平定乱局,打击外敌侵略。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燕国刚刚将境内的戎狄击退,便瞬间变脸,将楚国曾经给予的莫大恩情弃如敝履,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一般。
这般忘恩负义之举,着实令子闾怒火中烧,对燕国更是恨之入骨。
不仅是子闾,楚国朝堂之上,对于燕国都是讨伐声一片,子闾今日只是说出了众人的想法。
就在此时,另一位理政大臣端木赐生怕自家大王听了宗正子闾的意见,急忙起身,急切地说道:
“王上,请三思而后行啊!切不可命白毅将军贸然出兵攻伐燕国。诚然,此举或可逞一时之快,稍解心头之愤,但却会后患无穷!
一旦我们对白毅将军下达这样的指令,那么楚国无疑将会彻底逼迫燕国倒向晋国一方,届时,白毅将军麾下的三万精锐铁骑,恐怕也难以长久地驻守在燕国境内了,在晋楚之战时,白毅将军将是一支奇兵。”
这时,理政大臣范蠡也缓缓起身,向着楚王拱手行礼后,沉稳地开口劝道:
“王上息怒,燕国兵力薄弱,将领稀缺,实难成为我楚国之大患,王上切莫为此动气伤了身体,待到我军成功击败晋国之后,再寻机好好惩戒一下燕国也为时不晚呐。”
稍作停顿,范蠡继续进言道:“依微臣之见,若要顺利战胜晋国,我们首先得拔掉两颗碍事的‘钉子’,那就是郑国和陈国。
之前,郑国和陈国作为楚盟的国家,对我们楚国更是予取予求,如今这两国与晋国暗中勾结,往来密切,已经有了异心。
倘若我楚国对此坐视不管,不加约束,那么日后楚国向北进军必然会遭遇重重阻碍。
所以,当务之急乃是尽快想出应对之策,遏制住郑陈两国与晋国的联系。”说罢,范蠡微微躬身,静候楚王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