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脸上得意的表情一僵,气道:“混账东西,就知道告状,信不信咱现在就揍你一顿。”
陈景恪拔腿就跑:“马上就上朝了,我就不耽搁陛下时间了。”
早朝正常开始。
但今天显得格外的冷清。
平日里最喜欢上奏疏的文官集团,集体缄默了。
至于武将……军国大事都是私下开小会,不会拿到朝堂上来商量。
早朝他们都是过来当吉祥物的。
大太监孙福连着问了两遍:有本早奏。
结果还是没人理会。
朱元璋脸色马上就变得铁青,眼神里浮现森寒杀气。
本来他还以为邱广安言过其实,现在才知道,事情比他说的还要严重。
好好好,看来咱几年没杀人,都不把咱放在眼里了。
之前他就有打算,临退位前清理一波朝廷,免得有些人掣肘朱标。
只不过这几年朝廷确实挺稳定的,国家发展也很顺利,他也在犹豫要不要打破这种平静。
现在这种局面,彻底坚定了他的决心。
连咱都敢抵制,标儿继位那还得了。
就在这时,邱广安站了出来,弹劾户部官员阳奉阴违抵制新政,并且还拿出了实质性的证据。
某月某日某时,我给某某人安排了某某事,结果全都没做。
一条条记的非常清楚。
涉及到了户部三分之一的官吏,且全部都是重要岗位成员。
其中就包括户部侍郎。
那些户部官员不慌不忙的站出来自辩,我们不是不办,是手头有别的事情急需处理啊。
总不能为了这件事情,就将别的政务都放下吧?
都是朝廷的事情,哪一样都不能耽误。
等我们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好,定然会抓紧时间将尚书布置的工作完成。
话里话外都在指责邱广安立功心切。
这时,一直保持沉默的文官集团,好像突然复活了一般,好几个人站出来弹劾邱广安。
什么欺压下属,什么纵容奴仆伤人。
什么教子无方,幼子小小年纪就留恋秦楼楚馆,逼的亲家退婚。
要说大的问题,那一项都没有,全是无关紧要的小毛病。
但这些小毛病恰恰最能毁人声誉。
一旦这些罪名落实,邱广安的名声算是毁了。
在华夏,一个人声誉败坏,也就意味着仕途的结束。
至少在大多数时候,这条定律是有用的。
邱广安即便早就猜到对方可能会拿自己开刀,听到这些弹劾的时候,依然气的脸色涨红。
不过他却没有反驳,因为已经用不着了。
听这些文臣一个又一个的弹劾,朱元璋寒声道:
“方才让你们上奏,一个个都不说话,现在却一个比一个话多。”
“我看你们不是为了弹劾邱尚书,真正的目的是让咱难看。”
“很好,咱很欣赏你们的勇气。”
群臣心中一惊,但看到身边这么多同僚,胆气顿时就壮了起来。
就不信你敢把所有人都杀了。
于是,众人齐声道:“臣等绝无此心,请陛下明查。”
朱元璋杀气腾腾的道:“咱自然要好好的查……”
“蒋瓛,将方才弹劾邱尚书之人全部打入诏狱,一个个的查。”
蒋瓛直接带着一群人进来,将十余位官员的官帽打落,像拖死狗一般的拖走了。
这些官员终于害怕了,一个个大叫饶命,或者大喊‘某某某’救我啊。
然而,方才还表现的同生共死的文官们,却集体沉默了。
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求情。
他们终于回忆起了洪武大帝是个什么样的性格。
老虎打盹了依然是老虎,不是谁都可以欺凌的。
法不责众对别的帝王或许会有用,对眼前这位皇帝,完全不成立。
他是敢于打烂一切,重新来过的人啊。
胡惟庸案,赵瑁案,哪一次不是杀的血流成河。
哪一次不是朝堂被清空一半,乃至更多。
至于因此带来的朝局动荡,他根本就不在乎。
杀光了再换一批听话的人过来。
一想到这个现实,群臣心中都无比的沉重。
之前才刚刚升起的一点抵抗之心,已然开始瓦解。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朱元璋既然决定提起屠刀,就不会这么轻易的放下。
朝堂已然陷入了一片肃杀之中。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