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了,就能开垦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
“人多了能征更多的兵,能打下更多的土地。”
“将来诸王建制立国时,诸藩属国就可以从国内,迁徙更多百姓过去。”
“汉人百姓多了,能更快的教化改造化外之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将自己能想到的好处,全都一股脑说了出来。
越讨论越觉得此法可行。
摊丁入亩,比两税法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
到最后,朱元璋直接拍板:
“咱大明就要施行这摊丁入亩之法,标儿你尽快完善此法细节,越快越好。”
朱标说道:“好,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他手下拥有一支逐渐成熟的团队,在创意方面不如陈景恪。
但完善制度方面,绝对是当世佼佼者。
陈景恪提醒道:“此事不能急,想推行摊丁入亩之法,就要先了解大明有多少人口和田亩。”
“没有详细的数字,我们制定的律法,很可能会成为害民之法。”
朱元璋颔首道:“是这个道理,大明也是时候进行一次,真正的人口和田亩清查了。”
说着,他目光在朱标、朱棡、朱棣三人身上扫了一遍,最后停在朱棡脸上:
“老三,你大哥的身体情况你也知道,不能过于操劳。”
“英儿年龄又太小,不足以承担此重任,这件事就由你替你大哥去办吧。”
“咱将锦衣卫交给你,务必给咱得出一个精确的数字。”
“若有敢阻拦瞒报者,该罚罚该杀杀,不要心慈手软。”
朱棡肃然起身,道:“是,我保证完成任务。”
不过随即他又担忧的道:“我不在,山西那边的情况怎么办?”
朱元璋说道:“你放心,我会派信得过的大将前去镇守。”
“还有老四,别光盯着北平那一亩三分地。”
“明年北边就只剩你一个塞王了,要兼顾全局。”
朱棣起身道:“是,我一定守好北边,不让北元南下半步。”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本来我准备明年对辽东动手,打下辽东就等于断了北元的臂膀。”
“还能切断他们和高丽的联系。”
“现在看来,这个计划要等到后年去了。”
朱棡若有所思的道:“爹,我认为明年更应该攻打辽东。”
朱元璋知道这个儿子的能力,听他如此说,惊讶的道:
“哦,为何?”
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等着他的理由。
陈景恪也不例外,都夸朱棡是朱元璋所有儿子里,军事能力最强的。
今天终于要见识到了吗。
朱棡说道:“您不想轻启战端,是怕清查人口和土地,触动太多人的利益,有人起兵作乱。”
“但我觉得您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
“经过军改,大明现在还拥有九十五万军队,且都是优中选优的精锐。”
“打辽东只需要二十万人就够了,剩下七十五万足以稳定国内。”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你说的咱又何尝不知道,只是大明已经占据优势,更应该稳扎稳打,不给别人机会。”
“辽东就在那里,咱随时都可以拿下,不急于一时。”
其他人也不禁点头,是这个理啊。
陈景恪也很认同朱元璋的话。
正常发展下去,大明对周边国家的优势,会越来越大。
完全没必要冒这个险。
朱棡却说道:“您且听我说完,如果国内真的有人作乱,必然会先联系北元内外夹击。”
“到那时,我们就是腹背受敌。”
“辽东是北元必救之地,如果我们攻击此地,他们必须出兵救援。”
“如此,他们就无力南下和国内的逆贼配合。”
“咱们在辽东的二十万大军稳扎稳打,就算北元倾巢出动,也无惧。”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大不了退入北平。”
“趁着这段时间,咱们早就将国内叛乱平息了。”
“到时再从国内出兵支援辽东,说不定还能给予北元主力重创。”
闻言,朱元璋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说道:
“你的想法不无道理,不过还需要和诸将商议之后才能做决定。”
陈景恪也不禁感到佩服,不论最后这个计策能不能通过。
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朱棡的战略目光非常高。
他内心其实是支持朱棡的,以现在大明的实力,完全有能力两线作战。
只不过他不懂军事,这方面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只能看朱元璋他们商议的结果了。
接下来,众人的话题又回到税改和清查人口土地上来。
这时,朱雄英跳出来说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啊,景恪还没说完呢。”
“方才他只说了公平公正的问题,还没说如何精简税法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