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年接过一看,发现这正是他从白景琦那里获赠的众多《永乐大典》残册中的一本,编号为第卷,属于“子”字目。
王国桢翻开书页,指着其中的内容,说道:“你还真别说,这次我还真有个不小的发现,挺让人兴奋的。
这一卷里面辑录了《礼记》中的《文王世子》篇,下面的小字注文部分一共征引了历代《礼记》相关研究着作十三部。
你知道吗?其中有几部现在已经失传了,能找到这样的资料,实在是太难得了。”
《礼记·文王世子》这一篇,记录的是周文王作为世子时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孝道、教育观,还深刻揭示了君臣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
它是《礼记》中十分重要的一篇,对于理解华国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历代经史大家都对这一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注释。
然而,李斯年并没有舅舅那么深厚的经学底蕴,他瞪大了双眼,仔细地看着书页上的文字,却怎么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只好问道:“真的吗?那可是太了不起了!您都发现了些什么呢?快跟我说说。”
王国桢指着开篇处“教世子”下面的那双行朱笔小字,一字一句地向外甥介绍。
“斯年,你仔细看这里,有详细的标注,这部分文章分别摘录了汉代郑玄的注释、唐代孔颖达的疏解、宋代朱熹的《朱子语录》、魏了翁的《礼记要义》、卫湜的《礼记集说》、陈栎的《礼记详解》、宋末元初陈澔的《礼记集说》、黄震的《黄氏日抄》,以及元代彭廉夫的《纂图注义》等众多书籍的注文。
我为了弄清楚这些标注的出处,不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还特地找了几位对《礼记》颇有研究的老朋友一起探讨。
你知道吗?在这其中,元代的彭廉夫所着的《纂图注义》、陈栎的《礼记详解》,还有朱申的《礼记句解》等书籍,原本都已经失传了。
没想到,在这本《永乐大典》残册里面竟然还能找到它们的蛛丝马迹,这真的是太让人惊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