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领地,不需要跪拜,彼此看到,点头打个招呼就够了。”
“袁姑娘,谢谢你,你若有什么安排就尽管吩咐,我甘愿效犬马之劳。”李想拱手。
袁书拿出两张纸,还有红泥,“我来是和你们签房契。”
“这份房契和你们以前的房契不一样,我这里只卖房,不卖地,这块地还是属于我,你们有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权,但并不拥有所有权,明白吗?”
李想拿过房契仔细看罢,明白点头,“看明白了,土地是你的,房子我可以住七十年。”
“嗯,这七十年中,你们可以找我升级房屋,比如现在是茅草屋,等你们以后有钱了,可以换木屋,再往后还可以换一进两进、四五进的大院。”
七十年的使用权,等七十年后,老两口都已经入土了。
李想欣然同意,当即就签了名字按了手印。
一式两份,袁书将自己那份收入系统,系统立马显示落户成功,包括一系列落户政策也解锁。
首先是人口建档。
袁书点开语音识别,让李想一家分别自我介绍,包括名字,出生年月。
系统识别后,自动生成了户口本以及个人身份证,样子与现代的差不多,只不过材料不同,用的是朝代当下已有的材料,比如身份证,看起来像是骨片所制。
袁书将两样东西交给李想,“这是你们的身份证明和户口证明。”
李想拿着身份证,感觉一家如同重生一般。
“谢谢袁姑娘。”他再次感激道谢。
袁书又去隔壁李老二家落户建档。
建档完毕,系统也根据建档信息生成了电子版的鱼鳞册以及黄册,方便她查看土地以及人口关系。
做完这些,天色已经翻鱼肚白,城门要开了。
袁书先将贫民们要批发的货分发,其中五十斤凉糕粉,则是给五个卖调味的家庭,每家十斤,至少也可以卖七八十碗。
做完这些,她才得空去见杨家父子。
杨大已经醒了,难民们现在不愁吃,对父子俩也热情,分了两碗面条,父子俩几乎是吞完。
见到袁书,杨大激动的赶紧起身,恭敬行礼。
“袁姑娘,多谢收留,救命之恩大于天,我杨某无以为报,袁姑娘若有任何差遣,杨某一定肝脑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