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歧路(1)

醉吴钩 淮杨枝 2089 字 8天前

“(一拜)臣心忧之甚,如坐针毡。”

“(轻笑)哦?”赵晃理了理袖子,把身子靠了下去,一甩袖子俩手扶摊在腿上,“那你就站着说吧。”

庞真节在脑子里过了过,把韩知县这事儿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抛出了疑虑与问题,指明了大理寺审案草草。

赵昱盯着杯中的茶烟点了点头,“那你想怎么做?”

“臣以为,铅山县北至渠江关,东至皇城,这之间所有地方区县都要排查。”

“都……”赵晃愣了一下,而后翘着嘴角笑了笑,捻着手指,“那你和朕说说,怎么查?”

“臣希望王上准许,让臣亲自去查!”

“亲自——”赵晃直了直腰,“铅山北至渠江关,东至临京城,这之间多少个城县,你知道么?”

“微臣知道!恳请王上准许微臣离京查案!”

赵昱看着他一脸坚持的模样:“(点点头)好,朕让你查。”赵晃叫人端来笔墨纸张,写御书一封,好让地方官员协助庞真节查案,“庞真节,你最好给朕查出些结果。要是无功而返……”

庞真节抬眼见赵晃挥了挥手,示意自己下去,再拜:“臣谢王上恩准!”

赵昱望着庞真节背影,“朱公公——”

“(垂首弯腰)老奴在。”

赵晃抿了口茶,几不可见的眯了眼,“让膳房备些上好的糕点,给太后送去,就说……朕惦念她老人家了。”

……

——饶城外

天还蒙亮,少年便起了个大早,蹑手蹑脚轻拿轻放,回头却发现父亲坐在土榻上,母亲早已起身站在灶台前了。这一家是三口,住在饶城西边外的村子里,日子贫困,但至少还有得饭吃,有的麻布穿。

小主,

家里本来有个一亩三分地,但父亲早年田里摔了一跤,断了腿,家里只能靠母亲一人耕作。这家孩子是个男娃,后来大了,成了少年,也帮着母亲做活。生活总归是能说得过去。

前些年抚州饶城西边的群山里,开了条矿路,饶城的江家老爷专招些年轻有力的少年、壮年,给的钱也多——至少比一年作那几亩田地给的多。

这家的少年叫刘丰年,他爹娘给名儿的时候,满满都是百姓家的期望。刘丰年起个大早,就是为了去西边山里的矿路上。

事实上,自从去了矿路上做工,他天天起这么早,便得天天早上轻声小心,怕扰了爹娘的清梦。但他爹娘照例是起的比他早。

爹娘总是让他多睡会,怕他天天起早爬山路,晚上又大半夜回,累垮身子。刘丰年却说,这矿上是按工时给钱,自己多做会儿,母亲就能少在田埂上累会儿。

这西边群山都不高,但起伏得跟海上飓风掀起的海浪一样,上上下下折磨人。

这条矿线选在了群山中最隐蔽的一处山谷中,南北走向。矿路上的劳工没有人知道这矿到底会运到哪去,因为他们只负责搬运一段路。矿里旁边不远处有个山洞,也从不准矿工接近,自是鲜有人知晓,那山洞里在弄什么名堂。

这条矿路上前前后后共一百来个劳工,年纪不知道谁最大,也不知道谁最小,但刘丰年一定是最能吃苦的,也是这里认识人最多的——就算他不认识别人,别人应该也晓得他。

“呦丰年,又这么早啊!”

“吃了没啊丰年?我早上这还剩半个锅饼!”

“丰年,来搭把手!”